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钢渣矿渣基全固废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机理

发布时间:2018-07-22 14:30
【摘要】:以钢渣、矿渣和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胶凝材料,使用XRD、IR、TG-DTA和SEM等手段探究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机理,研究了钢渣掺量对全固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及胶凝材料浆体的p H值和代表性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原料质量比为m(钢渣):m(矿渣):m(石膏)=30:58:12时,全固废混凝土3 d、7 d和28 d可以获得较优的强度。随着反应龄期的增加胶凝材料水化溶液的pH值先减小后增大,Ca2+浓度和硅(铝)溶解物的早期浓度较低,后期浓度有所提高。在脱硫石膏的激发下钢渣和矿渣相互促进水化,水化产物以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为主。在反应的后期,水化产物的数量迅速增加。针棒状的AFt晶体穿插在C-S-H凝胶内,使硬化浆体的结构更加致密。
[Abstract]:The cementing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from steel slag, slag and desulphurized gypsum as main raw materials. The hydr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of cementing material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DD, TG-DTA and SEM, and the effect of steel slag content on the strength of solid waste concrete was studied. And the change of pH value and representative ion concentration of cementitious pas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mass ratio of raw material is m (steel slag): M (gypsum) 30: 58: 12, the strength of the whole solid waste concrete can be obtained for 3 days, 7 days and 28 days.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age, the pH value of the hydration solution of the cementitious material decreases first, then in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2 +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ilicon (Al) dissolved in the early stage, but increases in the later stage.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desulphurization gypsum, steel slag and slag promote hydration mutually. The hydration products are ettringite (aft) and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 (C-S-H) gel. At the late stage of the reaction, the number of hydration products increased rapidly. The needle rod shaped after crystal was inserted into the C-S-H gel, which made the hardened paste more compact.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商洛学院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2405)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SKY-WK00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JM5125)~~
【分类号】:TU5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平涛;;氯氧镁胶凝材料制品的本质≠返卤、泛霜、变形[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2年04期

2 吴晋清;;膏渣胶凝材料[J];建材工业信息;1988年09期

3 涂平涛;水在氯氧镁胶凝材料中的运用[J];建筑人造板;1996年01期

4 陈友治;高效玻璃态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开发[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0年01期

5 王甲春,陈树东,谢红宾;环保型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沈卫国,周明凯,吴少鹏;胶凝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房材与应用;2004年01期

7 李宪军;黄世谋;何廷树;;高性能胶凝材料的研究综述[J];混凝土;2007年02期

8 张俊靓;程玉华;沈丽华;;粉状胶凝材料抽样代表性的探讨[J];粉煤灰;2007年01期

9 张永娟;张雄;;辅助胶凝材料活性聚类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10 周双喜;;辅助胶凝材料合理代用的模糊聚类分析[J];硅酸盐通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非;;地聚合物胶凝材料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娟;周春英;杨进波;兰明章;;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应用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高璐;欧忠文;陈乔;莫金川;;地聚合物胶凝材料[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王爱勤;张承志;王肇嘉;;激发胶凝材料一些问题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商品粉煤灰及磨细矿渣加工与应用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邱发成;;玻璃增强纤维在菱镁胶凝材料中的应用[A];中国玻璃纤维应用市场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安晓鹏;史才军;李晃;;三组份胶凝材料体系交流阻抗特性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活化工业固废钢渣制备绿色胶凝材料的探讨与研究[A];中国砂石协会2013年会第二届砂石行业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8 马保国;李永鑫;贺行洋;陈友治;;玻璃态胶凝材料的表面改性与模型[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9 王强;阎培渝;;早期高温养护对不同胶凝材料后期水化的影响差异[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福田;李义凯;李召峰;张同生;;复合激发剂活化多组分钢渣胶凝材料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驻陕西记者 李琥;第二届全国化学激发胶凝材料研讨会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李学亮;凝石技术:为循环经济开道[N];经理日报;2006年

3 王自福 崔洪涛;菱镁胶粘材料改性剂作用原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张兴福 王自福 王明英 陈天剑;建筑用硫氧镁装饰板[N];中华建筑报;2014年

5 王涛;云南昆钢工业废渣利用公司生产水泥[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记者 孔奇志、实习生 王志新;武勘院一项技术利厂福民[N];湖北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叶昌元;凝石,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记者 张红;广东企业生产出稠化砂浆胶凝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驻广东记者 方筝 通讯员 宋府生;广州新型稠化砂浆胶凝材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建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崔孝炜;以钢铁行业固废为原料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2 张同生;水泥熟料与辅助性胶凝材料的优化匹配[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彭艳周;钢渣粉活性粉末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永鑫;含钢渣粉掺合料的水泥混凝土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关少波;钢渣粉活性与胶凝性及其混凝土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黎鹏平;胶凝材料组成与钢筋混凝土氯离子腐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路;生态型胶凝材料及其混凝土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DODIOMOV ILIA;碱矿渣胶凝材料的工作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晓英;固硫灰—钛矿渣复合辅助性胶凝材料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郭官平;采用水泥基胶凝材料的ICCP-SS系统运行性能及CFRP回收方法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5 丁海清;碱激发胶凝材料减缩及施工性能的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6 时金广;基于堆积模型的绿色低碳胶凝材料颗粒系统的离散单元法(DEM)分析仿真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7 李静瑶;秸秆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8 周祥;辅助性胶凝材料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9 王忠凯;不同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抗渗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10 刘尊玉;环保型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37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37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