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内涝与面源污染的模拟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urban waterlogging and runoff pollu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is paper, taking some regions between Xi'an City and Xiany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use SWMM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and simulate th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under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TD) model and 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ID measures have good effect on relieving the water accumulation of the rainwater pipe network node, no water accumulation occurs in the rainfall events with a small recurrence period, and no water accumulation occurs in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s. Runoff and runoff pollutants can be well regulated. (2)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After the addition of LID measures, the total runoff control rate increased 3.18% and 15.14%.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 the Hong Feng hysteresis time increased the SS load reduction rate by 28.16% and 38.92% respectively. The reduction rate of the 5~30min.LID load increased by 25.24% ~ 36.34% TP load reduction rate and the TN load reduction rate increased by 29.7840.02% and 29.7840.02% respectively. The improved 26.57%~37.26%.LID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urban rainstorm runoff, Reduce runoff pollution load.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recurrence period, the control effect of Lid on rainstorm runoff and pollution load gradually weakened.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Z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9158)
【分类号】:TU992;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岑怿;周鼎;;由城市内涝引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反思[J];中华民居;2011年10期
2 曲海燕;赵东海;李全岳;叶常青;;城市内涝及疾病防治[J];蛇志;2012年04期
3 张淑瑛,卢映东,宋丽敏;面源污染研究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2期
4 王桂玲,王丽萍,罗阳;河北省面源污染分析[J];海河水利;2004年04期
5 吴迪;何俊仕;;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6 邱钰棋;付永胜;朱杰;华迪;房景燕;;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7 张亚丽;;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青海科技;2007年02期
8 杨艳霞;曾红娟;张亚玲;;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06期
9 王洪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2008年06期
10 崔海英;;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立峰;谢海滨;;防治城市内涝和热岛要以水土保持为基础[A];中国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乔晨;;东平湖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及驱动因素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叶华香;李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传德;孙维山;孙航;谢峰;姜宝义;;哈尔滨市农业面源污染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兆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6 温荣夫;胡明;;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措施与效果[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7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傅强;杨仁斌;李蓓;佘佳荣;王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措施[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和控制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云;给城市多留点自然空间[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卢龙县水务局 谢海滨;防治城市内涝和热岛要以水保为基础[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3 通讯员 吴敏 叶亚楠;汉台: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城市[N];汉中日报;2013年
4 方家印;高度重视协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贵州日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方家印;贵州将全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孟秀华;主要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项目启动[N];农民日报;2011年
7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田婉莹;专家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献策[N];海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马洪香;农业面源污染亟待治理[N];联合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唐蓓茗;“面源污染”不治,难有清水潺潺[N];解放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刘毅 余建斌;防治面源污染,难在哪儿[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肖新成;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春哲;饮马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污染物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徐建锋;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志敏;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冯孝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8 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庄艳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复杂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模拟[D];武汉大学;2013年
10 胡永定;徐州沛沿河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雅娟;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王莉;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种植业污染途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林雪原;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控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增芳;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陈冲;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静;淮河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包信;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及负荷核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谢婷;不同化肥用量及降雨强度下面源污染中氮素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刘志欣;近十年来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马甜;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44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4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