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斜向滑动摩擦三维隔震装置的滞回模型及其隔震效果

发布时间:2018-07-28 21:33
【摘要】:基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特点,研发了斜向滑动摩擦三维隔震装置。基于该三维隔震装置的组成构造和变形机理,提出了其竖向荷载-位移滞回模型,给出了各阶段支座刚度的计算公式。对三维隔震装置进行的竖向压缩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支座在竖向具有变刚度特性,其滞回曲线饱满,不同加载速率和位移幅值下力学性能稳定;提出的滞回模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有效模拟三维隔震装置的竖向滞回性能。通过三维隔震结构缩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认为三维隔震装置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具有相当的水平隔震效果,同时可控制结构的竖向响应。
[Abstract]:Based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ead rubber bearing, a three-dimensional sliding friction isolato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isolation device, the vertical load-displacement hysteretic model is proposed, and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stiffness of the support in each stage are given. The results of the vertical compression pseudostatic test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isolation device show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isolation bear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ble stiffnes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ull hysteretic curve, st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and displacement amplitude. The proposed hysteretic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vertical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the 3D isol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f the scale model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isolation structur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isolation device has the same horizontal isolation effect as the traditional horizontal isolation support, and the vertical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controlled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57)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ZR141620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3108110024)
【分类号】:TU3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肇中;;新型高架电气隔震装置设计与试验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

2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馆藏浮放文物隔震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3 李桂青;邹祖军;;门式框架具有基础隔震装置的控制分析[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周乾;闫维明;关宏志;;平行连杆单摆式文物隔震装置性能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5 谭靖;邱林波;张玉敏;苏幼坡;苏经宇;;水平-竖向复合隔震装置的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8年03期

6 杨雅静;刘云涛;;一种水平—竖向复合隔震装置的地震反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21期

7 吴延辉;李玉荣;施建波;;砂与橡胶粒复合隔震装置分析研究[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8 刘文光,周福霖,庄学真,林佳,冯德民,三山刚史,郑炳辉,李峥蝾;大直径夹层橡胶隔震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9年01期

9 朱航征;建筑物减震与隔震装置的开发与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09期

10 杨樝;欧进萍;;新型电流变智能隔震装置的结构隔震效果分析[J];工程力学;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永林;章熙海;张雪亮;;隔震装置的设计参数与结构形式[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2 董鑫;白良;张晓东;郭明;;滑移隔震结构中对隔震装置的摩擦系数的限定[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文潮;李运良;王占江;卢强;李进;郭志昀;门朝举;陈立强;蔡宗义;;减震沟槽成形技术实验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雪婧;不得擅改抗震设施 “乱打洞”最高罚3万[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艳;应用新型滑移隔震装置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曾辉;交流液压隔震装置的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文祝;博物馆展陈文物隔震装置效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时雨;浮放设备减隔震设计与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3 杨龙;钢筋沥青隔震装置的位移控制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4 邱林波;水平—竖向复合隔震装置的试验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6年

5 易春荣;上部结构刚度与钢筋沥青隔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与时程分析[D];湖南大学;2015年

6 魏民;隔震结构中阻尼对隔震效果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佳慧;不同Ni Ti含量的SMA复合支座及结构隔震效果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5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5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