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面内约束混凝土双向板火灾试验及承载力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ire behavior of concrete slabs under in-plane restraint, a fire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a bidirectional slab with in-plane confine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ad load and temperature ris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long the thickness of the slab and the temperature of steel bar were obtained. The deflection of the plate and the deformation outside the plane, as well as the binding force of the angle of the plate, etc. Based on the two constitutive models of EC2 and ASC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r test plates under different in-plane constraints is analyzed by using five kinds of the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allel cracks along the binding direction appear at the top of the test plate under unidirectional in-plane restraint, and that the expansion deformation of the plate in the vertical binding directio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flection, and can not be ignored. In-plane restraint and failure criterion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concrete bidirectional slab under fir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江苏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59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项目(2016T9052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04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QNA7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095110027) 江苏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SJXTQ161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项目(201610290008)
【分类号】:TU3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静;王英;;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2 刘俊哲;不等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纪文华;支承边上开大洞的双向板设计[J];安徽建筑;2004年05期
4 林永红;支承边上开大洞的双向板设计[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12期
5 刘佳生;张悦;;四边支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5期
6 胡成;吴元;;单向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弯压性能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7 胡成;吴元;;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力学性能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宏升;施林林;;大跨双向板空间有限元分析[J];硅谷;2010年06期
9 姜磊;姚继涛;李桅;赵玉星;信任;;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双向板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张金;陈阳;张楚涵;朱凯;;浅析虚功原理在楼面双向板塑性设计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素萍;李改英;张文巧;麻永林;;连续双向板配筋的有限元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2 李志刚;邵志民;张丽娜;;钢筋混凝土双向板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力性能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献祥;宋明军;冯友莲;;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胡成;;单向粘贴钢板条加固双向板的承载力计算[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5 张广坡;马友利;;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弯矩设计值的分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6 宋继强;石建光;郭建伟;;钢筋砼双向板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时最小板厚的设计方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7 段爱建;李根怀;苏长吉;;双向板与单向板分界限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8 吴建海;马俊;;不等跨蜂窝式现浇混凝土空心双向板的弯矩计算[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9 张平生;;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挠度计算与板厚的确定[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10 李砚波;付素娟;张超;;粘钢加固双向板的承载力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崇绩;足尺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姜磊;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挠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志年;不同边界约束条件的混凝土双向板抗火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程远兵;边支承大跨现浇混凝土蜂窝式空心双向板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胡成;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单向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晓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重分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晓伟;箍筋约束混凝土异形柱轴压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孙林柱;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轴心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胡忠君;CFRP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力学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刘华新;FRP约束混凝土轴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明;双向板的受力性能在不同保护层厚度和碳纤维加固情况下的有限元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剑;基于自振特性的板火灾损伤研究及安全性能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志奇;单向面内约束混凝土双向板抗火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田高伟;织物增强混凝土叠合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赫;落叶松胶合木双向板挠曲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6 袁涛;普通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正常使用阶段变形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陈静;火灾下混凝土双向板声发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计策;叠合式双向板有限元模拟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9 崔亚涛;叠合式双向板挠度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10 赵勇;叠合式双向板刚度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04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20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