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RC框架结构梁板柱空间协同抗连续性倒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4 15:54
【摘要】:采用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考虑梁板柱空间协同效应,经对一单层2×2跨RC空间板柱结构中柱失效倒塌试验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之后,分别对三种不同抗震设防RC空间框架结构模型进行连续性倒塌非线性仿真分析,得出随抗震设防烈度提高,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空间刚度增大,倒塌模式从"缓变型"向"陡变型"转变;抗震设防烈度越高,结构竖向抗连续性倒塌能力越强;楼板膜效应延缓了梁悬链线阶段的出现,而框架梁对楼板膜应力机制和悬链面机制起到加强作用,楼板与框架梁协同工作在悬链线(面)阶段整体提高竖向抗连续性倒塌能力等研究结论。
[Abstract]: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of three dimensional entity degenerated virtual laminated element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spati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beam, slab and column. After sim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failure collapse test of a single layer 2 脳 2 span RC space slab-column structure,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nonlinear simulation analysis of continuous collapse of three different seismic fortification RC spatial frame structure models is carried ou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patial stiffness of frame structure against continuous collaps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The collapse mode is changed from "slow variant" to "steep change"; The higher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the stronger the vertical resistance to continuous collapse of the structure; The effect of floor membrane delayed the emergence of catenary stage of beam, while frame beam strengthened the stress mechanism and catenary surface mechanism of slab membrane.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is that the slab and frame beam work together in catenary (plane) stage to improve the vertical continuous collapse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北京北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宜春碧桂园投资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8044)
【分类号】:TU37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茂光;万怡秀;王东升;柏长玉;赵继承;郑同亮;;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倒塌能力初步研究[J];建筑结构;2013年11期

2 李兵;李宏男;史文学;陈鑫;;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孙澄潮,张京生;变厚度板柱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01年05期

4 王丽娜,杨先奎;两种新型正交异性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柱结构的技术经济指标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吴强,程文p<;水平力作用下板柱结构等代梁计算宽度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03期

6 李萍,梁书亭,蒋永生;板柱结构中板弯矩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7 许琪楼;王海;;板柱结构矩形弹性板弯曲精确解法[J];工程力学;2006年03期

8 张卫东;徐春华;徐学燕;;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数值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3期

9 张卫东;;差异沉降对板柱结构的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张卫东;;板柱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建祥;高建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优化设计[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吴家流;黄成若;邹军;宋玉镇;;预应力板柱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A];第十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马克俭;张汉平;张华刚;肖建春;张红;白凤军;;现浇砼类椭圆单向空心板柱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成洁筠;杨建军;唐小弟;;边梁对空心板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马克俭;李莉;;新型钢筋砼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冯兴科;韩建平;李慧;;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7 王绍义;;板柱结构的预应力楼板挠度计算[A];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阎红霞;杨庆山;;多遇地震下填充墙侧向刚度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9 房亮;康慨;;上海某板柱结构消能支撑抗震加固分析与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许曙东;张开臣;徐刚;;板柱结构十字交叉索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设计与施工工艺[A];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易;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刘文s,

本文编号:2331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31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