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内配PVC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滞回性能及抗剪承载力计算

发布时间:2018-11-15 19:31
【摘要】:为研究内配PVC管约束高强混凝土(PVC-RHC)短柱的滞回性能及抗剪承载能力,设计了5个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其中3个PVC-RHC试件,内配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CST-RHC)、钢筋高强混凝土短柱(RHC)对比试件各1个。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发生剪切斜压破坏;与试件RHC相比,内配PVC管和钢管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耗能能力更强,强度衰减缓慢,极限变形大,延性提高;随着PVC管径高比和轴压比的增加,PVC-RHC试件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降低。采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对构件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发现,计算结果偏小,约有30%的安全富裕。最后根据试验破坏机理,建立力学分析模型,推导出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and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PVC-RHC short columns filled with PVC pipe, five specimens were designed for quasi-static test, three of which were PVC-RHC specimens. There are 1 steel tube confin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 (CST-RHC) and 1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 (RHC).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specimens are subjected to shear baroclinic failure. Compared with the specimen RHC,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PVC pipe and steel tube confin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hort column is more full,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bility is stronger, the strength attenuation is slow, the limit deformation is large, and the ductility is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ameter / height ratio and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of PVC,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PVC-RHC specimens decrease. The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concrete members is calculated by GB 50010-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small and about 30% of them are safe and afflu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test,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capacity of the members is deriv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04,5157816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GXNSFDA380032)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资助项目(桂教人[2017]38号)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兴;张慧琴;;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抗剪承载力取值比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6期

2 凌应轩;李建宏;黄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7年01期

3 黎耀华;罗文;吴浪;;改变受力途径造成梁抗剪承载力降低的工程实例[J];广东建材;2009年09期

4 刘桂荣;曲福来;宋玉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火灾后抗剪承载力研究[J];混凝土;2011年05期

5 孙成东,欧阳伟,季成春;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王丹,黄承逵,刘明;L、T、十形柱受剪承载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7期

7 李国平;沈殷;;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8 张晓东;刘华新;赵琳;;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承载力因素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智文;;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承载力因素分析[J];辽宁建材;2010年06期

10 杨军民;郭子雄;黄群贤;;预应力钢丝绳箍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陵娣;鲁亮;梁琳;李检保;;预制叠合墙抗剪承载力试验分析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2 卢朝辉;李海;赵衍刚;柳世涛;Li Chun-Qing;;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预测经验模型[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3 马克俭;柳炳康;黄慎江;;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偏心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4 张学文;蔡健;彭敏;杨玉华;叶海夫;;腹部开孔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初探[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5 董军;陆洋;;冷成型装配式钢货架立柱短柱试验[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士彬;张鑫;贾留东;;箍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7 陈亚静;赵赤云;黄世敏;姚秋来;;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王卫华;韩林海;秦申二;任国平;;钢管硅砂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9 冷发光;王永海;周永祥;韦庆东;李俊文;;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肇元;;高强混凝土及其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A];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孙永权 陈如荣 浙江绍兴 冯世忠;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的处理[N];建筑时报;2007年

2 汉中林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饶建军;论高层建筑中高强混凝土的施工问题及对策[N];陕西科技报;2010年

3 余成行;高强混凝土超高泵送技术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记者郭姜宁;高原兰州用上了高强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3年

5 蒋元海 诸宝麟;《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适用范围的说明[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晓白;C80高强混凝土将促进重庆超高层建筑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辽;CFRT隔板贯通节点抗剪承载力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何振军;高温前后高强混凝土多轴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敏;高强混凝土受火损伤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贾金青;钢骨高强混凝土短柱及高强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陈周熠;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董三升;高强混凝土加芯柱及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管品武;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钅交)区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8 刘晓;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郭向勇;高强混凝土脆性评价方法及其增韧措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彭波;蒸养制度对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W氁,

本文编号:2334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34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