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落地中国(上篇)
本文关键词:精益建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黄才良提及的精益建造,在学界或许并不陌生。它由精益生产延伸而来,精益生产是流动的产品和固定的人来生产,而建筑是固定的产品和流动的人员来生产。建筑项目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精益建造根据精益生产的思想,结合建造的特点,对建造过程进行改造,形成功能完整的建造系统——精益建造管理模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在保证质量、最短的工期、消耗最少资源的条件下,以“多方共赢、集成交付”为目标的新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国内少有人提及。精益建造的过程是一种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输入原材料、设备、人工劳动以及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等,而输出则是满足客户要求的最终交付物。建造的过程就是一个连续的流水线工作,而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按工作类别分不同的工作班组,如钢筋工、模板工、泥水工、架子工、电焊工、起重工和机械工等,各工种工人在不同的工作部位进行同一类工作,出现许多交叉衔接时点,由于做下一工序工作的工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准时到达施工现场,可能或早或晚到达,就出现人等待工作面形成或者工作等待人来完成的情况,出现人力与时间上的浪费。传统建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忽视工作流程的设计,施工过程被看成是一系列单独行为,把工作重心放到了交接工作上,结果使整个项目变成很多单个工作的结合。
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造成材料浪费是常有的事情,且工程进度很难保证,进度滞后的现象时常发生。为了赶上进度,就需要加大物质或人力的投入,增加了成本。比如模板工在拆除盖梁模板时,模板之间的穿墙螺杆由于在浇注时沾上混凝土而使螺母不易拧开,但因只有一套墙模板,为了完成下一道模板安装、使浇注工作能够尽快进行,拆模时间就要尽可能缩短,最直接的办法是用氧气割枪把螺丝割掉。这样,螺丝就不能再利用,同时又消耗了工业氧气和乙炔,虽然争取了时间,但造成材料浪费。流程设计不合理还会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比如在剪力墙外墙模板制作与安装过程中,外墙外侧模板比较宽大与笨重,模板工通常用塔吊来吊装模板,由于流程设计的原因,不是将模板拆卸后马上调运到另一处安装,而是把模板放下来,等钢筋工将工作面的钢筋绑扎好,模板工重新起吊模板移运到位才进行安装,这样使塔吊重复做了同样的工作,既耽误了时间、浪费电力和磨损机械,也造成了人力浪费。精益建造则通过减少流程的不确定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不仅消除了材料浪费的行为,同时还避免了信息流被打断,可以使项目的每个工作小组持续工作,保证所需的资源直接输送到位,避免重复劳动。
既有面上的直观呈现,又有先进理论的支撑,但任何一种模式的推行最终取决于实际的收效,尤其是对施工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效益。大数据时代,数据最具说服力。黄才良列举了一组实验数据,按照拆分后标准工序穿插标准施工,21000 平方米、地上30层的一栋住宅楼,比传统方法施工至少缩短工期97天,工期至少缩短18.8%。作业人员数量至少减少18.6%,至少降低劳动力成本在施工总成本中所占比重的6.5%。
精益建造的高效,最终还得靠人去实现,现场作业人员对此有何感受?1991年从事建筑施工的孙安,一直干的都是粉刷,今年刚从南通来到常州,谈及精益建造,难掩脸上的愉悦之情:“当然愿意在这样的工地干活儿,,虽然要求严格,但只要认真去干,都是能做得到的。现场干干净净的,看着心里就舒服,干活也没磕绊。”他目前正在配合测试内墙粉刷工序模块作业数据,验证内墙粉刷工序作业标准数据的应用。
1964年出生的张银来是一名瓦工,来自苏北,跟黄才良合作时间超过30年。谈及精益建造的感受,他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搞明白后,还是愿意这样干。不仅操作环境舒服,而且只要严格按照他们指定的程序和要求做,就能达标,没有返工、修补少。很规范,做出来的都是精品。”他话里的“搞明白”,正是黄才良最深的感触之一——精益建造,最关键是改变施工人员的思路和观点,同时给他们提供可操作的作业标准。按惯例,瓦工都是按平方米收费,而张银来此前的角色相当于专业分包,他得负责提供所有的作业工具和雇人干活儿,个人获利大概在每平方米10元钱左右,但因效率低下,能承接的体量十分有限。而现在他只需要提供简单的小型工具,主要负责现场管理协调,每平方米的纯利还是在10元左右,但按照精益建造的方法,他就能承揽十万平方米、百万平方米甚至更大体量的活儿,总体收入实际上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产品质量也得到保障。
提及精益建造,毕业于徐州建筑学院负责58号楼现场技术指导的窦建,感触更多:“从技术层面讲,跟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一切都遵照模块标准操作,指向性更明确,而且每天的任务、每道工序都在手机终端上有作业标准、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显示,具体实施是小时级的管控,管理强度和难度明显降低,而安全质量反而有了更好的保障,待遇也提高了。”他也同时提到了工人习惯的改变难度较大,干到六七层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也正是黄才良一直强调的试点示范的重要意义,让工人通过直观的感受改变习惯,比理论的灌输效果更直接有效。
(中篇见5月10日4版)
■本报记者 刘宏伟 常州报道
本文关键词:精益建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