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叙事、关键词——评诺伯格-舒尔茨的《现代建筑原则》
[Abstract]:Professor Christian Norberg-Schultz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ist and critic as well 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in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phenomenology. The principl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his architectural theory. In this paper,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are interpre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context, and the ideological genealogy, narrative methods and core concepts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theory a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academic trends, and then they are expanded and reconsider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478104)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2015BAL02B01)的相关研究成果
【分类号】:TU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斌;社会进步与建筑发展关系的初识[J];安徽建筑;2000年01期
2 余卓群;建筑理论研究的困惑[J];华中建筑;2000年04期
3 张钦楠;试论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J];建筑学报;2001年08期
4 余卓群;建筑理论之走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5 张伟,庄惟敏;论建筑理论研究中的简单化错误[J];建筑学报;2002年10期
6 余卓群;关于建筑理论框架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年11期
7 邹德侬,赵建波,刘丛红;理论万象的前瞻性整合——建筑理论框架的建构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平台[J];建筑学报;2002年12期
8 汪之力 ,邵华玉;加强建筑理论的学术交流与评论[J];建筑学报;2004年01期
9 张钦楠;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J];建筑学报;2004年01期
10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原则[J];工程质量;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钦楠;;建立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程远;;在和合中寻求发展 在创新中保持传统和特色——对建筑及其文化发展的思考[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郭春燕;卫大可;;多元化背景下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关系[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璇;王媛媛;;浅谈建筑的蜕变[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C];2012年
5 胡卫华;;浅谈建筑与建筑的文化涵意[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张晓辉;欧阳文;;浅谈建筑趋同与地域性的关系[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张似赞;;历史告诉我们——对中国建筑的分析与展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刘丹;;用哲学观点看建筑的发展——建筑的趋同与多样性探颐[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瑞;;建筑与古典精神[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10 佟裕哲;;中国地景建筑理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孟潮 教援级高级建筑师;建筑理论的起点和终点[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高小琳;从建筑空间到生存尺度[N];甘肃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牛建宏;建筑理论的建设迫在眉睫[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王强;交响乐格式与建筑理论[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5 吴耀东;建筑需要遵从规则[N];广东建设报;2006年
6 王贵祥;涵盖西方两千多年哲学范畴史与建筑理论史的理论专著[N];中国建设报;2007年
7 宋元;汇集世界建筑理论经典著作[N];中国建设报;2007年
8 王彬;旅欧随笔之现代建筑[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钱厚琦;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委会成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10 郭关朝 刘寿江 陈胜利;天津市绿色建筑专委会成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英华;意境文化传承下的建筑空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4 吴尧;澳门近代晚期建筑转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7 杨健;论西方建筑理论史中关于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D];重庆大学;2008年
8 范东晖;建筑·审美·现代性[D];天津大学;2007年
9 熊伟;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沈源;整体系统:建筑空间形式的几何学构成法则[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元;三圈理论视角下的辽宁省绿色建筑政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解甘;建筑胜景的营造[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巧雯;开放建筑理论导向的建筑装配化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张航;基于文脉保护的建筑拆解及废旧材料再利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煈池;现象学于旧建筑更新中“新旧”共生模式设计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马源鸿;建筑语境塑造视阈下的结构表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黄斌;基于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理论与技术实践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王慧芬;当代建筑透明表皮的表现手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杨建;废旧建筑空间改造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类型[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10 穆童;建筑的消融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63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6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