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腐蚀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退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9-04-25 16:43
【摘要】:采用与实际氯盐环境腐蚀效果更为接近的内掺盐加速腐蚀方式,制作4根不同掺盐率的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梁试件并放置90d以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然后对腐蚀梁试件进行疲劳加载直至出现断丝破坏,其中在每1×10~5次疲劳作用后进行1次静力加载试验,以考察疲劳破坏、疲劳寿命退化以及弯曲刚度退化等特征。结果表明:钢绞线表现出典型的坑蚀特征;坑蚀钢丝在疲劳作用下会出现多个疲劳裂纹,其中1个裂纹最终发展至瞬断而成为梁疲劳破坏的标志;钢丝疲劳断口呈现出典型的宏观脆性断口特征,断口表面清晰可见蚀坑区、疲劳断裂区及瞬断区;梁的疲劳寿命随掺盐率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退化;疲劳作用导致腐蚀梁的荷载-挠度曲线由前、后2个刚度不同但都近似呈直线的区段组成;氯盐作用和疲劳作用愈强,二者叠加引起梁的刚度退化也愈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produce different degree of corrosion, four specimens of steel str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salt were made and placed for 90 days, which is more similar to the actual corrosion effect in the environment of chloride salt, and the corros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salt is produced by using the accelerated corrosion method with internal salt admixture. Then the corrosion beam specimens are subjected to fatigue loading and then broken wire, in which one static loading test is carried out after every 1 脳 10 ~ 5 times fatigue a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tigue failure, fatigue life degradation and bending stiffness degra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el strands exhibit typical pitting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ny fatigue cracks will appear under the fatigue action of the steel wire, in which one crack will eventually develop to instantaneous fracture and become the symbol of fatigue failure of the beam. The fatigue fracture surface of steel wire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macroscopic brittle fracture surface, such as corrosion pit zone, fatigue fracture zone and instantaneous fracture area, and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beam degrad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t doping rate, and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steel wire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t content. Fatigue causes the load-deflection curve of corroded beam to be composed of two sections with different stiffness but approximately straight line, and the stronger the action of chloride and fatigue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of the beam is caus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curve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54) 徐州市科技基金项目(XM13B125)
【分类号】:TU37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武谷;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的预防及处理[J];桥梁建设;2003年S1期

2 唐诗明;目前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存在的问题[J];铁道建筑;1989年03期

3 赵付安;;谈加大预应力混凝土梁跨度的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年03期

4 孟庆伶;早期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耐久性调查[J];铁道建筑;2001年11期

5 沈柏臣,赵治冶,王丽华;预应力混凝土梁鉴定试验及其结果判定[J];铁道建筑;2002年08期

6 邱文亮,姜萌;部分约束预应力混凝土梁分析[J];世界桥梁;2002年04期

7 张战冰,刘伟;如何治理T型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纹[J];吉林建材;2002年04期

8 畅君文,贾辉,姜丽霞;某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事故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5期

9 钱卫;胡世德;薛伟辰;;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长期变形计算[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6期

10 申健;张志国;;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玉兰;;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设备的改进[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2 尚仁杰;张强;周建锋;曾昭波;;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强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继锋;马新峰;;超长无黏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4 李亮平;林清;周成昀;刘泽宇;罗道荣;陈小佳;张谢东;;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的挠度预控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5 郭晓辉;张新乐;曹海;李砚召;;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6 甘敢;;碎石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中小桥梁中的简便应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7 袁建力;朱烨;胡德虎;;预应力混凝土梁弯矩—曲率基本曲线的简捷算法[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郑文忠;谭军;解恒燕;王英;;带过渡区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方法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熊辉霞;张耀庭;司马玉洲;;基于损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弹性模量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叶见曙;鞠金荧;吴文清;;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拓宽的若干问题探讨[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少伟;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瑞鸽;全预应力混凝土梁动力性能研究及有效预应力识别[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肖峗;预应力混凝土梁超载疲劳刚度退化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谭军;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进洲;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疲劳力学行为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7 张利梅;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延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美多泽卓;双作用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周博;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后刚度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刘猛;先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袁丽莉;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参数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乔墩;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原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4年

6 程守玉;冲击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国印;后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毛伟;腐蚀预应力混凝土梁静动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郑升宝;横张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10 徐荣;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冻融循环和氯离子腐蚀后受力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5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65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