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灾公园:平日是公园 灾时好避难
本文关键词:防灾公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日本防灾公园:平日是公园 灾时好避难
中日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思考(上)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和社会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保护生命、维持生活的场所,是提高综合防灾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将应急避难所建设写进了法律,并制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标准,到二十世纪末,日本就已基本建立了应急避难所体系。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等,我们结合日本成熟经验,,思考我们身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问题。
日本重视公园的防灾作用由来已久,其契机就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这次地震把东京40%的建筑物夷为平地,受害者超过百万人,死亡者多达九万人,其中90%以上是被大火烧死的。也是在这场大震灾中,城市里的广场、绿地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对灭火和阻止火势蔓延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效力比人工灭火高一倍以上,许多人由于躲避在公园内而幸免一死。日本从中获得了沉痛的经验教训:应该加强建筑物和土木结构物的抗震性能和耐火性能,并在城区合理地建造公园、在道路两旁植树,同时确保消防用水,对市民进行防灾训练等。
1993年,日本修改《城市公园法实施令》,把公园提到“紧急救灾对策所需要的设施”的高度,第一次把发生灾害时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城市公园称为“防灾公园”。
1996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神户市内1250处大大小小的公园不仅再次在救灾方面显示巨大作用,使日本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公园防灾救灾功能的认识,而且提供了许多关于建设防灾公园的有益启示。日本政府认识到,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公园的第一大功能与其说是游玩场所,莫如说是防灾救灾的根据地。
建设省于1998年制定了《防灾公园计划和设计指导方针》,就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设置标准及有关设施等作了详细规定。在日本,城市防灾化建设包括城市的不燃化、建筑物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抗震性及防灾据点建设等,防灾公园即是其中的一部分。《防灾公园计划和设计指导方针》把防灾公园划分为五种类型:
1.拥有作为广区域防灾据点功能的城市公园,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国营公园和大规模公园,在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作为进行急救、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等各种减轻灾害程度活动的据点;
2.拥有作为广区域避难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面积在1010公顷以上的主要公园,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作为收容附近地区居民、使其免受灾害伤害的场所;
3.拥有作为暂时避难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面积在一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在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主要作为附近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或到广区域避难场所去的避难中转地点;
4.拥有作为避难通道功能的绿色大道,道宽在10米以上;
5.阻隔石油联合企业所在地带等与一般城区的缓冲绿色地带;
6.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的街心公园,平常作为防灾活动的据点。
在重建家园、复兴城市的过程中,神户市把建设防灾公园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到目前为止,该市已经修复了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400余处城市公园,并且新建了100处城市公园,使城市公园的总数达到1372处,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5.7平方米,居日本全国首位,其中有三所是具有作为广区域防灾据点功能的防灾公园。
大连大学教授王桂萱
本文关键词:防灾公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6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