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长距离大高差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设计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6 12:35
【摘要】:由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势,目前我国城市供热已经形成“以燃煤热电联产和大型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分散燃煤锅炉和其他清洁(或可再生)能源供热为辅”的供热格局。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热媒输送距离不断延长,供热管线沿途地形复杂程度提高,长距离大高差热电联产供热项目逐年增加。此类项目设计方案的制定以及其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因每个项目自身条件的差别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若设计方案制定合理,在后期实施时将会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这就使得科学制定此类项目设计方案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软件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此类项目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专门的研究。首先以flowra软件辅助水力计算为基础,基于不同的设计压力等级以及管网加压方案等因素制定了四种可实施的设计方案,并分别进行相关的应力分析;然后从初投资、运行成本等多角度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经过筛选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同时得出此类项目采用较高设计压力等级、分布加压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的结论;再针对多热源联网方案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对于热电联产项目实行多热源联网能够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论,并据此结论完善上述方案,形成最终设计方案;最后结合管网供热规模大、输送干线长、沿途地势高差大、设计参数高等特点,应用AFT Fathom、AFT Impulse软件对管网在事故工况下进行动态水锤分析,分析系统事故工况下的安全性,一方面制定必要的安全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对计算结果加以分析利用,合理地制定了加压站供电方案,降低工程难度、节约工程投资。本研究为长距离大高差热电联产供热管网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同类项目最优设计方案的制定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
[Abstract]: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urban heating in China has been formed at present "mainly by coal-fired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and central heating for large-scale boiler houses." Decentralized coal-fired boilers and other clean (or renewable) energy heating patter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entral heating, the distance of heat transfer is continuously extended, the terrain complexity of heating pipeline is increased along the way, and the heating projects of long distance and large height difference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design scheme of this kind of project and it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will draw different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each project. If the design plan is reasonable, in the later implementation will be twice the effort, otherwise will double the effort. This makes the scientific design of such projec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software simulation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used to carry out special research on the background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this kind of project. Firstly, based on the flowra software-aided hydraulic calculation, based on different design pressure grades and pipe network pressure schemes, four feasible design schemes are formulated, and the stress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n the different design schem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rom the angle of initial investment, operation cost and so on. After screening, the design scheme i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kind of project adopts higher design pressure grade. The result of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can be obtained by the way of distributing pressure.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the multi-heat source networking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heat source networking can achieve bette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for the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project. According to this conclusion, the above-mentioned scheme is perfected, and the final design scheme is form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heating scale, long transportation main line, large height difference along the way and high design parameters, AFT Fathom,AFT Impulse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water hammer of the pipe network under the accident condition, and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accident condition is analyzed. On the one hand, the necessary safety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mad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utilized, and the power supply scheme of the pressurizing station is reasonably worked out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project and save the investment of the project. This stud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long-distance and high-difference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heating pipe network, and has very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optimal design scheme for similar project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翠峰;供热管网腐蚀的成因及预防[J];节能技术;2002年04期

2 刘振国;候凤杉;;浅谈搞好供热管网运行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8期

3 张作维,丁德平;论区域供热管网的防腐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4 赵晓刚;;直埋供热管网工程设计两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10年16期

5 祁新建;仇豪超;;供热管网失水严重的原因分析[J];石河子科技;2010年03期

6 刘永鑫;邹平华;周志刚;雷翠红;王們;;基于方程组极小范数解的供热管网阻抗辨识方法[J];暖通空调;2011年02期

7 本刊通讯员;;《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发布[J];煤气与热力;2011年01期

8 付长江;;供热管网的科学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1期

9 李相岭;除去循环水中的溶解氧防止供热管网腐蚀[J];应用能源技术;1995年04期

10 孙瑞奇,李德胜;浅谈影响供热管网腐蚀的主要因素[J];黑河科技;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永鑫;邹平华;;供热管网阻力系数辨识方法比较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杰;安大伟;娄承芝;孙延刚;;集中供热管网遥测远传系统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2年

3 杨红;卜增文;;用改进模拟退火法实现供热管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双目标优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4 彭华伟;;浅谈供热管网能效测试与数据分析[A];2013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曹晓飞;周恩泽;崔红社;;集中供热管网矩阵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节廷;王涛;;应用图论确定供热管网的最优方案[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7 宗东;刘焕锋;;供热管网中内管与套管之间封口问题的研究与应用[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建华;;室外供热管网问题探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9 石久胜;王浩;崔玖力;;热水供热管网分支用户极限流速的探讨——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胜利;;甘肃肃北地区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的施工[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志国;高寒地区供热管网改造建设势在必行[N];中华建筑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文郁;沈阳供热管网互联贯通[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3 记者 吉存;今年完成改造供热管网350公里[N];大连日报;2014年

4 通讯员 胡秋敏 记者 任宏胜;滦电向市区供热管网工程今日零时全线完工[N];承德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刘红军 记者 李建成;承德 滦电供热管网配套工程贯通[N];河北日报;2006年

6 郭军;未雨绸缪 确保供热管网顺利运行[N];酒泉日报;2008年

7 金城邋赵世坤;武烈路段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告捷[N];承德日报;2008年

8 实习记者 朱治宇 通讯员 王洪宇;我市今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维修改造既有供热管网[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9 李龙 何平 立龙;下花园区升级改造供热管网[N];河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艳明;兰州:供热管网为何找不到“主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闪闪;基于综合气象预测的供热管网前馈动态调控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雷翠红;供热管网泄漏故障诊断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永鑫;基于矩阵论的供热管网阻力系数辨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鹏;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多热源供热管网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李强;中型区域供热管网扩容优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任江伟;集中供热管网调节的水力动态平衡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晋达;基于遗传算法的供热管网阻力系数优化辨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高扬;供热管网泄漏检测模型的建立与诊断[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侯雅今;城市供热管网集中检测系统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韩东洋;供热管网故障检测及分析模型研究与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李维尚;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监控方案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翟率名;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10 董秀泉;供热管网负荷预测控制系统[D];济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70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70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