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顶埋入式垫层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23 03:46
【摘要】:基于Meyerhof理论,提出了改进的桩顶埋入式垫层,推导出垫层极限桩土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对桩顶埋入式垫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桩顶埋入式垫层可减少桩顶向上刺入量和地基沉降量,极限桩土应力比随刺入量的增加和垫层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提出了考虑桩顶垫层厚度及桩距影响的极限桩土应力比修正计算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曲线,可供实际工程应用时查询。研究表明:修正后的埋入式垫层极限桩土应力比随桩顶预埋深度与垫层厚度之比的增加而增大,随桩距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算例分析,认为桩顶埋入式垫层具有垫层厚度和预埋深度可双向调节的优点,可用于调节复合地基应力和控制差异沉降,并可作为高层建筑地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手段。
[Abstract]:Based on Meyerhof theory, an improved pile top embedded cushion is put forwar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tress ratio of ultimate pile to soil in cushion is derived,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ile top embedded cushion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ile top embedded cushion can reduce the pile top penetration and foundation settlement, and the limit pile-soil stress ratio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netration and friction angle within the cushion. A mod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of limit pile-soil stress ratio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ile top cushion thickness and pile distance is put forwar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 formula and calculation curve are deriv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limit pile-soil stress ratio of embedded cush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pile top buried depth to cushion thickness,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ile dista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n exampl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mbedded cushion at the top of the pi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bidirectional adjustment of cushion thickness and embedded depth, which can be used to adjust the stres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control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can be used as a means of variable stiffness leveling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036304)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B2015-003)
【分类号】:TU4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新国;垫层设计与施工[J];当代建设;2002年04期

2 张晓燕;石粉垫层的施工与检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03期

3 ;用草包片做打桩垫层[J];建筑工人;1980年06期

4 李克成;;采用震动法施工碎石人工垫层的经验[J];冶金建筑;1964年07期

5 G.Heerten;C.Schev;刘振国;;填地垫层系统—陡坡的稳定性[J];浙江水利科技;1991年01期

6 邓晋明;密西西比河岸垫层块[J];广东水电科技;1993年01期

7 姬铁松;;焦渣垫层水泥楼面质量的常见问题[J];铁道标准设计;1993年04期

8 王爱国;粉煤灰石灰土垫层在大面积地面工程中的应用[J];粉煤灰;2001年02期

9 杨菊生,揽生瑞;传力软垫层钢管道空间有限元分析[J];陕西水力发电;1991年01期

10 B·Soyeg;Ph·Delmas;Ch·Herr;J、C·Berche;周克敏;;土工复合垫层系统稳定性的计算机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千;李伟;何丽;程全;井小萍;;卵砾石垫层地基处理在黑山地区的应用[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3年

2 温茂萍;庞海燕;何强;;胶对垫层力学性能影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冯玉芹;赵根田;吴志革;;砾石垫层质量控制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张金利;栾茂田;杨庆;;卫生填埋场防渗垫层基本性能设计的简化计算方法[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姚尧;李鹏;秦明武;;深孔孔底柔性垫层的减震作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邹颖娴;王社良;吕刚;;砂砾石垫层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林伯韬;张澄博;冯彦;;卫生填埋场防渗黏土衬垫层的温度效应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于年旭;宁虎;;交叉层压膜自粘卷材在屋面垫层中的应用[A];防水工程与材料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吴菊英;胡文军;袁仲国;郭静;;硅泡沫垫层用有机硅胶粘剂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10 吴保全;王岩;;水泥炉渣垫层及管线暗敷设技术的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唐瑛;浅议市政道路结构垫层的处理[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浅予;屋面垫层在坡屋面防水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俊卿;村民将告别雨天出门两腿泥的日子[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4年

4 通讯员 赵桂军 杨强强;十七局集团建筑公司阿尔及利亚项目双喜临门[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江;带预紧硅泡沫垫层结构的减振系统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磊;沉箱—垫层—桩复合深水基础竖向承载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南文文;沉箱—垫层—桩复合深水基础水平承载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张文涛;TCAM MDC垫层模型的优化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年

4 张倩;深水基础碎石垫层的隔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邓双明;垫层钢管和垫层钢蜗壳研究以拉西瓦水电站工程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6 江礼为;垫层模拟方式对水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安学民;高水头电站垫层式蜗壳结构特性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邓岳保;格室垫层刚度测试技术及其计算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李晓俊;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静动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廖晓雄;含垫层回转体结构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3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83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