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神经网络的垂直地埋管换热量预测

发布时间:2019-05-29 10:55
【摘要】:在研究地埋管结构和物性对换热的影响时,往往难以整体考虑所有因素,该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地埋管换热器在一系列运行工况下的换热量。通过建立三维地埋管数值模型及实验验证,获取网络需要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以岩土导热系数、回填土导热系数、进水流量、地下水渗流速度、进水温度和钻孔深度为输入,换热量为输出,建立一个三层基于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BP模型,探讨不同的训练函数和隐含层节点数对网络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模拟检验表明,最优网络模型换热量预测值与检验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0.11,线性拟合度为0.894,具有较好的精度。
[Abstract]:When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buried pip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n heat transfer,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consider all the factors as a whole. In this paper,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heat transfer of buried pipe heat exchanger under a serie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buried pipe numer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he training data and test data needed by the network are obtained. Tak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 and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backfill, influent flow, groundwater seepage velocity, influent temperature and drilling depth as input and heat transfer as output, a three-layer neural network BP model based on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ining functions and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 node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network i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the tested value of the optimal network model is 0.11, and the linear fitting degree is 0.894, which has good accuracy.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环教研中心;
【分类号】:TU8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亭;刁乃仁;肖洪海;罗苏瑜;;水平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杜次元;陈友明;;竖直埋管有限长线热源的改进模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导热型传热机制的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岩土体蓄能平衡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徐玉党;袁旭东;;基于换热能效度的竖直地埋管埋设深度设计[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渗流型传热机制的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分层型土壤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於仲义;胡平放;胡磊;袁旭东;;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能效特性实验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炜华;程洪涛;郭彬;贾彩英;陈九法;;桩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姚杨;张欢;马最良;;土壤蓄冷与耦合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结构优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毕文明;国内首台车载浅层地温能响应试验台交付使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毕文明;国内首台商业浅层地温能响应试验台问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王丽艳 周兆顺 耿大海;“绿色低碳车站”下月建成[N];青岛日报;2010年

4 刘其丕 李晓飞;矿产地质研究院埋管式地源热泵空调技术获专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5 光山县中等专业学校 张传忠;菌墙式埋管平菇栽培法[N];河南科技报;2005年

6 董学成;农民兄弟灌溉出行两方便[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张峰;国内首个地源热泵系统实验基地落户北京[N];中华建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华;竖直双U地埋管换热器分层换热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邓鼎兴;地埋管地源热泵水热耦合模拟与浅层地温能适宜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杜震宇;黄土高原寒冷地区地源热泵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动态换热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琳琳;渗流作用下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张絮涵;混凝土埋管式辐射冷顶板室内非稳态换热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於仲义;土壤源热泵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徐坚;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变周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伟;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刘卓栋;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与可靠性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雷海燕;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减缓地下冷/热量累积效应的集群地埋管分区运行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马腾腾;集群竖埋管地热换热器传热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祁英;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供冷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冯俊杰;基于水热式融雪技术桥面铺装温度场及力学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张海云;基于土壤热平衡的地源热泵系统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汪仲亮;地源热泵地埋管研究及其经济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超;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及试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侯儒林;不同埋管形式的地理管换热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陈庆亚;埋管抽采条件下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孙中慧;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地埋管换热器数值模型适用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8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8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