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具有复阻尼特征板式变摩擦阻尼器滞回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2 18:18
【摘要】:为使减震装置具有复阻尼特征,提出一种板式变摩擦阻尼器。基于静力平衡条件推导了根据阻尼器几何、物理参数确定其滞回模型的理论公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对阻尼器在静力往复作用下的滞回曲线进行了模拟,通过低周往复试验进行了阻尼器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基于上述方法对影响滞回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为位于一、三象限、关于原点对称的三角形,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滞回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得较好,影响阻尼器滞回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弹簧刚度、2个摩擦因素和1个角度。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具有明显的复阻尼特征,滞回模型的理论公式和数值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此类阻尼器的设计。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damping device have complex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 plate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atic equilibrium conditio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the hysteretic model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y and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dampers is derived, and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dampers under static reciprocating action is simulated b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dampers is studied by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test, and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hysteretic performance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abov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damper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and third quadrants. For the triangle with symmetrical origi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the hysteretic curv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dampers are spring stiffness, two friction factors and one ang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damper has obvious complex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hysteretic model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design of the damper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78023;51208188)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1110005021)
【分类号】:TU3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斌,张纪刚,欧进萍;拟黏滞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及支撑内力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2 李立州,胡卫兵;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本构模型的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欧进萍,杨樝;压电-T型变摩擦阻尼器及其性能试验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4 林治民;张洵安;秦相军;谷文成;;摩擦阻尼器的初始滑移参数与结构耗能特征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6期

5 关新春;郭鹏飞;吴阳;欧进萍;;基于微驱动材料的智能摩擦阻尼器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8年10期

6 瞿伟廉,陈朝晖,徐幼麟;被动及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对合肥翡翠电视塔地震反应的控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2期

7 李惠,彭君义,周锡元,张平;向心式变摩擦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S1期

8 吴斌,张纪刚,欧进萍;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魏文晖,甄茂伟;摩擦阻尼器在轻钢结构加层的控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宏男,李军;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振动控制的仿真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英武;;摩擦阻尼器减震的动力分析及优化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2 单明;;沈阳市政府大楼增层设计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温建明;冯奇;;摩擦阻尼器在高层结构风振控制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毛剑;郑宏;韩斌;于旭光;;翼缘安装阻尼器的弱梁刚性连接钢框架节点有限元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大海;基于压电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朱熹育;基于压电摩擦阻尼器的空间杆系结构地震响应半主动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星云;基于智能算法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减振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谢卓翔;斜撑摩擦阻尼器对RC框架地震能量反应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真迪;波纹摩擦阻尼器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7年

4 李军;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王骏涛;压电摩擦阻尼器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及控制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立州;压电摩擦阻尼器本构模型的分析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何晴光;万向型压电摩擦阻尼器及其在高层建筑减振控制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8 邓文艳;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压电摩擦阻尼器抗震性能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巍;阻尼力可变摩擦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冯霞;中间柱型摩擦阻尼器的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91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91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