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2 16:50
【摘要】:传统结构抗震主要依靠主体结构的塑性破坏来耗散地震能量,但是结构会在强震后有较大的残余变形,使得结构在震后不能继续使用并且难于修复。耗能减震技术在目前的结构抗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结构中安装一些附加构件或装置来消耗地震能量,以保护主体结构不受破坏,例如防屈曲支撑框架,但是此类支撑结构依然不能很好的解决大震后残余变形的问题,自复位耗能支撑兼具有耗能和自复位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减小结构的残余变形,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研究了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框架及防屈曲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详细介绍了单核自复位耗能支撑装置和双核自复位装置的构造特点及力学行为,相比于单核装置构造,双核装置增加了一个内核,同时将两个系列的预应力筋相串联,伸长量可以达到单核装置的两倍,能够满足强震下层间侧移较大的要求。(2)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建立了自复位耗能支撑框架模型和防屈曲支撑框架模型,在考虑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的情况下,分别对自复位支撑钢框架和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响应分析,比较分析了两种结构的顶层位移反应、各层最大位移、层间位移角、残余变形、层间峰值加速度等,同时比较了两种支撑的滞回曲线。(3)在罕遇地震下,分析研究了自复位支撑的第一刚度、第二刚度、摩擦力及预应力等各个控制参数对自复位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自复位耗能支撑钢框架及防屈曲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自复位耗能支撑及防屈曲支撑的性能指标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得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可为自复位耗能支撑及防屈曲支撑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实际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91;TU352.11
本文编号:2522242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91;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丹;周臻;苗建义;王维影;;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2 曾鹏;陈泉;王春林;孟少平;;全钢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理论与数值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3 郭彤;宋良龙;;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理论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4 刘璐;吴斌;李伟;赵俊贤;;一种新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周颖;吕西林;;摇摆结构及自复位结构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6 潘振华;潘鹏;叶列平;邱法维;;自复位钢框架节点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3期
7 潘振华;潘鹏;邱法维;叶列平;钱稼茹;;具有自复位能力的钢结构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周云,徐彤,俞公骅,李希平;耗能减震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俊贤;全钢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及稳定性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子文;自复位耗能支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2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2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