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地下水渗流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及土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8-13 16:27
【摘要】:随着地源热泵的大规模推广,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下降,系统能效比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土壤温度未在设计工况下运行,使得土壤吸热量和排热量不平衡,降低了换热效率。许多工程案例运行结果表明,由于地下水渗流的存在,地源热泵在冷热不平衡的状态下仍然能够很好地运行。而且,土壤也可在热扩散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下经过若干年(通常是2~4年)后重新取得平衡。因此确定地下水渗流速度及方向尤为重要。在之前的研究中,地下水渗流虽有利于换热,但只是通过热响应实验将其换算成土壤导热,这个做法是不合理的。地埋管换热应分为两种:热扩散和热对流。热扩散是土壤与双U管间的传热作用,热对流是地下水渗流与双U管间的传热作用。它们属于两种传热机理,应分别考虑。本文旨在得到地下水渗流速度及方向的数值,因此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利用改进热响应实验测算地下水渗流速度和方向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传统岩土热响应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添加一组温度监控装置,利用监测到的数据分析计算从而确定地下水渗流的速度和方向。此温度监控装置包含两组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含水层(34m)和非含水层(26m),每组温度传感器包含八个温度传感器,呈圆形均匀分布在井壁周围,以此来测量地埋管附近的温度分布。(2)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搭建改进热响应实验平台并进行热响应测试。土壤初始温度测试时,循环水进出水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为18.9℃,土壤中温度传感器测得34m处为18.6℃,26m处为18.3℃。(3)在恒定热流加热测试阶段,对某一时刻八个点的温度值拟合可得到该时刻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同理对所有数据进行拟合可得到当地地下水渗流方向为西偏北28.35°→东偏南28.35°。(4)采用Gambit软件对地埋管换热器进行三维建模,非含水层处设置为固体区域,无地下水渗流;含水层处有地下水渗流设置为多孔介质区域,另外按照实际地下水渗流方向设置一组地下水渗流速度,通过Fluent软件对该过程进行模拟,对比含水层处八个点的模拟温度值和实测温度值得到该地区地下水渗流速度为38.9m/a。(5)提出一套地源热泵设计-校核体系,并通过工程实例具体阐述。
【图文】:

原理图,原理图,埋管,埋设管道


图 1-1 GSHP系统供暖原理图Fig 1-1 system Heating principle diagram地埋管地源热泵分类埋管位置不同分为两类,如图 1-2 所示。平埋管埋管就是在水平面下较浅处横向埋设管道(一般为 3~15m),如图 埋管式管道埋设在浅层土壤中,,开挖费用低,初投资低,但是 3~15层,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而且需要很大的地表面积敷设,因此在实多。直埋管埋管与水平相反,竖向埋设管道,需要进行钻孔处理,因此初投资比照管道形状及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图 1-4 中几种类型;按照钻孔深种型式:土壤30m以上的浅埋型、31~ 8 0m之间的中埋型和地表80m水平埋管不同的是,竖直埋管占地面积少,并且埋管深入土壤恒温层

示意图,垂直埋管,埋管,示意图


Fig 1-1 system Heating principle diagram源热泵分类不同分为两类,如图 1-2 所示。在水平面下较浅处横向埋设管道(一般为 3~15m),道埋设在浅层土壤中,开挖费用低,初投资低,但是 气变化影响较大,而且需要很大的地表面积敷设,因此平相反,竖向埋设管道,需要进行钻孔处理,因此初投状及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图 1-4 中几种类型;按照钻土壤30m以上的浅埋型、31~ 8 0m之间的中埋型和地表不同的是,竖直埋管占地面积少,并且埋管深入土壤恒夏季排热量相平衡,否则有可能影响到以后 系良好,竖直埋管应用普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463;TU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靳丰;李永;张华;耿世彬;韩旭;;地下水流动对地埋管热作用距离影响的研究[J];制冷学报;2014年03期

2 陈晓春;何海亮;王蕊;徐稳龙;郝军;曾巍;潘云钢;;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校核计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创新科研示范楼[J];暖通空调;2014年03期

3 徐伟;刘志坚;;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发展与展望[J];建筑科学;2013年10期

4 任宏微;刘耀炜;孙小龙;张磊;;单孔同位素稀释示踪法测定地下水渗流速度、流向的技术发展[J];国际地震动态;2013年02期

5 陈晓春;王蕊;宋胡伟;梁境;;地埋管地源热泵中长期数值模拟的土壤内热源法[J];暖通空调;2012年05期

6 赵新华;王永敏;潘国锋;李艳洁;;基于同位素测井技术的地下水流速流向测量系统研制[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7 杨卫波;陈振乾;施明恒;;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J];太阳能学报;2011年03期

8 王华军;齐承英;杜红普;顾吉浩;;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0年12期

9 袁艳平;曹晓玲;雷波;张丹;;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4):系统耦合运行特性[J];暖通空调;2010年05期

10 王华军;齐承英;;地下热响应实验中土壤初始温度的探讨[J];暖通空调;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旭;高晓兵;秦慧敏;陈沛霖;;土壤及其与黄沙混合物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飞;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晶晶;不同土壤中地下水渗流速度对单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刘虎;渗流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影响因素及优化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会会;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武汉地区空调工程的若干实例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6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26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