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滑体锚固力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
【图文】:
sxyFΔ;10ddyBsxy;20sstanddddxΔΔBcxysxyFΔFΔ;30sstandd1ddxxΔΔBWcsxysxyFΔFΔ;4sddΔBMcrxyFΔ。显然,,经整理后的式(17)为关于1、2、3和p的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即可得到锚固力系数p的表达式为4p0ΦΦ(18)式中:11121314111213121222324212223204313233343132333414243444142434;CCCCCCCBCCCCCCCBΦΦCCCCCCCBCCCCCCCB。3算例分析如图2所示,某均质干燥边坡,坡高h40m,坡度为45°,土体重度22kN/m3,边坡土体抗剪强度指标c30kPa,30°。假设滑面为三维椭球面,在图示坐标系下,其方程为222222(40)(40)1400.540xyzb(19)式中:b为滑体横向最大宽度。(a)剖面图(b)平面图(c)三维图图2算例计算模型Fig.2Exampleofcomputationalmodel分别选取bh、2h、3h、4h、10h,为了保证该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达到1.35,拟采用锚杆加固,锚杆垂直作用于坡面,且通过滑体中心,采用本文方法计算所需的锚固力列于表1中。由表1可见,随着滑体宽度的不断增大,每延米所需锚固力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考虑三维空间效应后,总锚固力xzl=40mO(0,0)=h04mr=40mM(40,40)x=l04mby
第2期卢坤林等:三维滑体锚固力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505有所降低,尤其是在宽高比很小的情况下,降低幅度还比较显著。表1锚固力计算结果Table1Resultsofreinforcingforcesb/hFsFs=1.35所需锚固力/(kN/m)11.29860121.21771831.19974241.187752101.1857614工程应用重庆银盘水电站左岸坝肩边坡开挖量大,坝顶高程为227.5m,施工期临时开挖边坡坡高130多米,大坝建成后边坡下部被大坝坝体覆盖,坝顶高程227.5m以上最大坡高约80m,如图3所示。坝肩边坡岩层为灰岩与页岩,层间发育有多条剪切带,其中Ⅱ1-7005、Ⅱ1-7006因其出露部位以及与大坝的相对位置,其影响最为显著。银盘左岸坝肩边坡内的众多不连续面可组合成多个潜在空间滑体,其中对大坝稳定最不利的潜在滑体是由层间剪切带(产状为268°∠39°)、NEE组(平均产状为350°∠70°)与NWW组(平均产状为195°∠75°)裂隙面,以及大坝建基面组成,如图4所示。层间图3银盘左岸坝肩边坡及坝体Fig.3AbutmentslopeatleftbankanddamofYinpan图4银盘左岸坝肩潜在三维滑面Fig.43DslipsurfaceindamabutmentatleftbankofYinpan剪切带黏聚力c15kPa,摩擦系数f0.2;裂隙面连通率为30%,综合黏聚力c330kPa,综合摩擦系数f0.63;建基面黏聚力c450kPa,摩擦系数f0.75;岩体重度为26.5kN/m3。经三维极限平衡分析[1617],在设计工况(上游水位为218.61m,下游水位为1178.50m)坝肩边坡稳定性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其中初选加固方案之一为锚索加固,见图5。锚索穿过层面剪切带,其方位与层面剪切带倾向一致。与一般边坡加固设计不一样,本工程同时涉及上部自然边坡稳定与下部坝体抗滑稳定(上下部分界如图5所示),两部分安全系数要求不同
【作者单位】: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No.51402256) 中国博士后基金(No.2015M570533) 水利部公益项目(No.201401063)~~
【分类号】:TU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发明,刘宁,陈祖煜,赵维炳;影响大吨位预应力长锚索锚固力损失的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3年02期
2 吴璋;张晶;;黄土层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1期
3 赵洪岭;台佳佳;朱大勇;;边坡稳定性计算中锚固力计入方式的讨论[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清标;;孔道成孔工艺对锚固力损失的分析与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5 王清标;王以功;孙彦庆;齐银山;;不同岩性条件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2年05期
6 于远祥;谷拴成;吴璋;王毅;;黄土地层中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试验与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方建生,金玉相;岩土中锚固力的试验与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5年01期
8 何文达;;胀壳式锚头极限锚固力的测定[J];浙江水利科技;1986年03期
9 李铀,白世伟,方昭茹,朱维申,杨春和;预应力锚索锚固体破坏与锚固力传递模式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5期
10 廖全涛,徐涛;浅谈锚固工程中锚固应力变化的特点[J];岩土工程界;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清标;;孔道成孔工艺对锚固力损失的分析与控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2 胥志刚;王明恕;;全长锚固锚杆支护的锚固力计算[A];第三届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5年
3 王清标;孙彦庆;齐银山;;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损失与岩土体蠕变耦合效应模型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刘华丽;杜俊慧;冯强;朱大勇;;边坡锚固力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爱军;边坡锚索孔道藻浆质量与锚固力关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2 许刚;土层自旋锚管的研究与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7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