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中密砂土地基中H-T组合作用下单桩承载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7 03:11
【摘要】:为探讨中密砂土地基中桩顶水平力(H)与扭矩(T)组合作用单桩的承载特性,研制了适合于室内砂箱模型试验的H-T组合加载装置,并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不同H-T大小组合与加载顺序(H→T或T→H)下的桩身内力变形与承载力,及其对桩身承载特性的相互影响曲线,结果表明:相比单一受荷时的水平或扭转极限承载力(H_u或T_u),H-T组合作用会导致桩身承载力减小,且H→T要比T→H的影响要明显,如先施加2/3T_u时桩身水平承载力减小约12.4%,而先施加2/3H_u后的桩身扭转承载力减幅达48.5%,故不能简单基于叠加原理评估组合受荷时的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能反映水平力对桩身扭转承载力影响的桩侧扭转土抗力放大因子α_(TH),基于杆系有限元和m法建立了考虑桩周土约束及H-T耦合效应的桩身单元综合刚度矩阵,进而用MATLAB编制了H-T组合受荷桩的改进杆系有限元法计算程序,并将其结果与模型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
【图文】:

平面布置图,模型桩,平面布置


、外径分别为29.5mm和32mm,泊松比为0.3。沿桩身8个截面(隔100mm)的两正交方向粘贴应变片(BX-120-3AA型)测试加载过程中的桩身剪切和弯拉(压)应变(参见图4),应变片用AB胶粘贴保护后采用打孔方式从桩管内引出其导线,并于桩身外表面用502胶均匀粘贴一层试验所用细砂来改善桩身表面粗糙度[12]。(2)模型桩布置试验模型箱内净空尺寸(长×宽×高)为1200mm×600mm×1000mm,箱内模型桩平剖面布置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模型桩间距及与箱壁距离分别约15倍和11.25倍桩身外径D,以防止桩间相互影响及边界效应。图1模型桩平面布置Fig.1Planelayoutofmodelpiles图2模型桩剖面布置(单位:mm)Fig.2Profilelayoutofmodelpiles(unit:mm)(3)加载与测试装置为保证桩顶的水平力H和扭矩能独立分级施加,自行研制了加载装置(如图3):为减小弯矩影响,水平力H加载点紧贴砂面。将砝码重量通过设计的可移动力臂装置转化为扭矩T,力臂长l=0.1m,与滑轮固定于同一水平面,测得滑轮1和2的摩擦系数μ1=0.925,滑轮3为μ2=0.871,则桩顶施加的H和T分别为μ2G和μ1lcosθG,其中G为砝码重量,θ为桩顶扭转角。图3试验加载装置示意图Fig.3Schematicdiagramoftheloadingdevice位移测量:在桩身与砂面交接处安设一百分表(量程10mm)测量H作用方向的桩身水平位移x;由固定于桩顶的量角器测量扭转角ψ,为减小桩身转动引起的读数误差,于地面设置由滑槽、滑杆和细线组成的辅助观测装置,其细线与两滑杆连接后可在固定滑槽上平行移动,待预加荷载稳定后,细线应紧贴量角器并与其零刻度线对齐。应变测量:沿桩身8个截面均匀设置的8组应变片中,每组正交布置两类应变片(如图4):一直径方向采用45°角方向布置两枚相互垂直的应?

示意图,模型桩,剖面,单位


响规律。1模型试验1.1试验装置及检测方法(1)模型桩制作模型桩材料采用Q235型钢管,,长1000mm,内、外径分别为29.5mm和32mm,泊松比为0.3。沿桩身8个截面(隔100mm)的两正交方向粘贴应变片(BX-120-3AA型)测试加载过程中的桩身剪切和弯拉(压)应变(参见图4),应变片用AB胶粘贴保护后采用打孔方式从桩管内引出其导线,并于桩身外表面用502胶均匀粘贴一层试验所用细砂来改善桩身表面粗糙度[12]。(2)模型桩布置试验模型箱内净空尺寸(长×宽×高)为1200mm×600mm×1000mm,箱内模型桩平剖面布置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模型桩间距及与箱壁距离分别约15倍和11.25倍桩身外径D,以防止桩间相互影响及边界效应。图1模型桩平面布置Fig.1Planelayoutofmodelpiles图2模型桩剖面布置(单位:mm)Fig.2Profilelayoutofmodelpiles(unit:mm)(3)加载与测试装置为保证桩顶的水平力H和扭矩能独立分级施加,自行研制了加载装置(如图3):为减小弯矩影响,水平力H加载点紧贴砂面。将砝码重量通过设计的可移动力臂装置转化为扭矩T,力臂长l=0.1m,与滑轮固定于同一水平面,测得滑轮1和2的摩擦系数μ1=0.925,滑轮3为μ2=0.871,则桩顶施加的H和T分别为μ2G和μ1lcosθG,其中G为砝码重量,θ为桩顶扭转角。图3试验加载装置示意图Fig.3Schematicdiagramoftheloadingdevice位移测量:在桩身与砂面交接处安设一百分表(量程10mm)测量H作用方向的桩身水平位移x;由固定于桩顶的量角器测量扭转角ψ,为减小桩身转动引起的读数误差,于地面设置由滑槽、滑杆和细线组成的辅助观测装置,其细线与两滑杆连接后可在固定滑槽上平行移动,待预加荷载稳定后,细线应紧贴量角器并与其零刻度线对齐。应变测量:沿桩身8个截面均匀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建发房地产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197,51578231)
【分类号】:TU441;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爱兵;吴顺川;高永涛;;复合锚固桩的承载特性及工程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2 张长领,鲁周迅,王敬;复合材料桩的承载特性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3 蔡先庆;王建立;;昔格达地层中单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4 何志明;王海志;高睿;;超长单桩承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土工基础;2010年02期

5 朱东剑;王金智;;土质对海上风电桩基础承载特性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3期

6 庄卫林;;桩基承载特性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J];西南公路;2004年03期

7 万林海,郭鹏,吴伟功;变截面挤扩桩承载特性的数值模拟[J];山西建筑;2005年17期

8 谢葳,刘欣,凌萍;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承载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9 姚勇;靠背式基础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焦现召;董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承载特性及施工技术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何杰;刘杰;闵长青;张亦静;;软土地基中楔形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赵善锐;;桩的承载特性和分析方法[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黄质宏;孔思丽;;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特性试验及其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洪鑫;雷国辉;施建勇;;非均质土体对壁板桩承载特性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黄雨;徐斌;;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熊厚仁;蒋元海;周兆弟;;新型带肋预应力管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A];混凝土管桩生产技术创新专集[C];2013年

7 王旭;赵善锐;;黄土地层桩底压密灌浆挖孔灌注桩承载特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谭峰屹;雷学文;;粉喷桩多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探讨[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詹云刚;袁凡凡;栾茂田;;倾斜荷载下双层饱和黏土地基承载特性[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丽娜;大直径桩基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彭文韬;超长大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冲;山区高桥墩—桩基结构体系承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任鹏;黄土地基超长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老黏土地区承载特性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2 马金栋;变截面工字型桩承载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王忠帅;既有建筑钢管桩基础开挖条件下承载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喻豪俊;斜坡碎石土地基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志龙;复合荷载作用下斜坡上单桩承载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王宁;地下水对冻土模型单桩承载特性的温度及渗流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7 于仁斌;考虑钢筋屈服和混凝土损伤的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分析[D];鲁东大学;2017年

8 钮小洲;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检测技术与承载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胡志刚;哑铃桩承载特性试验与分析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关晓静;秦巴山区陡坡桩基桩位变化对其竖向承载特性影响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2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42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