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响应的结构鲁棒性定量分析方法
【图文】:
的纤维模型非弹性框架单元infrmFB,底层层高为3.6m,其余各层层高为3.0m;框架柱截面为500mm×500mm,纵梁和横梁截面分别为550mm×300mm和450mm×250mm;混凝土和钢筋分别为C30级和HRB400级。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Ⅱ类场地考虑地震作用。恒载和活载分别取3.5kN/m2和2.0kN/m2。分析模型平面双向对称,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取相同结构参数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模型平面布置及工况分布如图1所示。图1模型平面布置图(单位:m)Fig.1Plan-viewofmodel(unit:m)2.2地震动记录选取地震动记录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结构响应造成的影响甚至大于结构自身的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地震动记录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产生明显的倾向性干扰,通过地震和台站信息对所选地震动记录进行筛眩其中,地震信息主要包括震级和震源机制信息,台站信息主要包括场地特征和震中距等信息,将二者结合可以更直观地进行地震动记录的筛眩因此,笔者按照震级-震中距(Mw-121第1期包超,等:基于地震响应的结构鲁棒性定量分析方法
图2构件重要性系数曲线Fig.2Memberimportancecoefficientcurveofcolumns件损伤风险的增幅却相对较校以图3(a)为例,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工况1和工况4对应的底层框架柱损伤风险明显低于其余4个框架柱。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底层框架柱的损伤风险都有所增加,但各框架柱受损风险的增长幅度却有所区别,工况1和工况4对应的底层框架柱受损风险增幅较大,而其余框架柱的受损风险增幅却较小,这使底层框架柱的受损风险更加接近。当结构遭受罕遇地震时,工况1和工况4对应的框架柱受损风险进一步大幅提高,且明显高于其余构件受损风险,这一特点尤以结构超烈度地震作用下明显。对于这种现象分析可知,多遇和设防地震强度相对较小,在这两种地震动强度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基本保持在线性状态内,在相互耦合的各内力中构件的轴力对于其承载能力影响较大,工况1和工况4中框架柱承受的竖向恒载和活载相对较小,则损伤风险也较低,而工况2和工况3对应的中柱承担的竖向荷载最大,损伤风险也最高。当地震动强度增大至罕遇地震和超烈度地震时,结构中除了出现多遇和设防地震时相似的竖向荷载与水平作用力外,还会在大幅度摆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倾覆力矩,距离结构平面刚心较远的框架柱轴力显著增大,导致不同内力对其达到极限承载能力的贡献也产生变化,即轴力对距离结构平面刚心较远的框架柱破坏发挥了重要作用,致使工况4,5,6中构件的受损风险大幅度提高。在这3个工况中,工况4的受损风险增幅最为明显,主要因为在强震作用下大量构件进入非线性状态,该工况对应于角柱,可用的备用荷载路径数量远少于边柱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防震减灾研究所;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211,51578274)
【分类号】:TU375.4;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巍;蔡萌;杜海峰;;网络结构鲁棒性指标及应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张成;吴慧;高博青;董石麟;;基于H_∞理论的结构鲁棒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05期
3 方召欣;;结构鲁棒性及其分析要点刍议[J];建筑科学;2011年05期
4 黄靓;李龙;;一种结构鲁棒性量化方法[J];工程力学;2012年08期
5 吕大刚;宋鹏彦;崔双双;王闽雄;;结构鲁棒性及其评价指标[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6 张艳红;;航空通信数据结构鲁棒性检测方法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年05期
7 黄靓;王蓥;陈永亮;李登;;一种简化的结构鲁棒性量化方法[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8 方召欣;李惠强;潘维强;王玉英;;结构连续坍塌防控的几点新思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9 罗阳军;亢战;邓子辰;;多工况下结构鲁棒性拓扑优化设计[J];力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方召欣;李惠强;;结构鲁棒性与突发损伤后的风险控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陈冬;郭耀杰;刘丰;;某铁路客站主站房大跨度混合结构鲁棒性及其推覆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方召欣;;结构鲁棒性再思考及系统效应初探[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4 郭旭;;可置信性结构鲁棒性优化的某些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召欣;基于消能观点的结构鲁棒性分析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徐俊祥;突发事故下结构的破坏及鲁棒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永亮;结构鲁棒性的量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叶俊;弦支结构鲁棒性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詹海雷;空间结构关键单元寻找方法[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49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4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