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非饱和黄土初始剪切模量与孔径分布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3 00:19
【摘要】:土的初始剪切模量G_0是地震、爆破响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土动力学参数,对预测地表沉降、土工建筑物周围土体变形等具有重要作用。黄土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且现场常处于非饱和状态。对非饱和黄土的压实试样进行了吸力控制的共振柱试验以及压汞试验,研究非饱和黄土初始剪切模量G_0与孔径分布的关系。试验表明: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G_0随吸力的增大而增大,再随吸力的减小而减小。主要原因是试样内孔隙密度最大的孔径大小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试样内大孔隙减少,小孔隙增多,导致毛细水所占比例增加,土颗粒接触更加紧密。同一吸力作用下,湿润段试样的小孔隙比例比干燥段大,故毛细水作用更显著,从而湿润段试样的G_0大于干燥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堪良,张慧莉,张伯平,骆亚生;动扭剪荷载作用下非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4期

2 胡宇庭,穆兰,王朝阳;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强度特征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邓洪亮;尹金宽;谢向文;郭玉松;;宁夏非饱和黄土浸水后变形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S2期

4 骆亚生;;非饱和黄土在真三维应力状态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初探[J];工程勘察;2005年06期

5 胡再强;张腾;朱轶韵;陈存礼;;非饱和黄土的弹塑性软化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6年S2期

6 骆亚生;李瑞;田堪良;;非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7 关亮;孙树国;方祥位;李炳宏;;重塑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09年01期

8 吴志刚;;重塑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J];路基工程;2009年02期

9 王志杰;骆亚生;杨永俊;;不同地区非饱和黄土动力结构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10 秦立科;李云璋;胡伟;;非饱和黄土结构性定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党进谦;阎宁霞;李靖;;非饱和黄土的强度和变形[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王志杰;秦喜文;;非饱和黄土的视电阻率与其工程性质关系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骆亚生;邢义川;;非饱和黄土的孔隙压力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邢鲜丽;非饱和黄土本构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骆亚生;非饱和黄土在动、静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结构变化特性及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闫亚景;结构在非饱和黄土抗剪特性中的控制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冯志焱;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定量化参数与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可殟;非饱和黄土的动三轴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胡连信;非饱和黄土平面蠕变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萌;西宁地区非饱和黄土强度特性和SWCC的试验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4 张亚卿;非饱和黄土入渗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孙金龙;大气作用下非饱和黄土路基湿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6 刘坤;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鲁兴社;非饱和黄土气态水与液态水迁移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腾;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及其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刘自成;非饱和黄土温度场的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朝阳;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性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64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64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