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新区空间形态与活力的演化假说:基于街道可达性、建筑密度和形态以及功能混合度的整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8 00:48
【摘要】:欧洲各国在战后1950—1970年代和我国在过去30年中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新区扩张。不论欧洲各国还是中国,这些新区都先后面临在相对高建设强度下城市活力依然缺乏的情况。本文从空间形态角度切入,对于三个规模类似、区位相近但经数十年时间发展之后具有不同活力的荷兰新城的空间形态演化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若干规律。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一个假说,即新区城市活力随时间逐步增加的过程在形态学视角下表现为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和足够的功能混合度向具有高街道可达性的地块积聚的过程。本文由此提出针对这一形态演化过程假说的量化测度并进行了测试,并结合国内新区新城做简要讨论。
【图文】:

城市形态,分析框架


道抽象为一组彼此相交的直线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和量化它们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空间整合度),进而能够被用于解释街道的可达性、相关的经济活动分布以及街道活动。②由城市形态学家贝格豪泽-庞特(Berghauser-Pont)和豪普特(Haupt)提出,该方法用于对欧洲多个城市进行大样本分析,并构建起基于定量数据的城市形态分类标准。③由荷兰规划师范德赫克(vandenHoek)提出。计算公式:MXI=居住(%)/工作(%)/设施(%),,即各类功能的建筑面积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率。④更详细的分析方法请参见参考文献[16],因篇幅原因在此不做详述。图1量化的城市形态分析框架资料来源:改绘自参考文献[16]空间句法形态矩阵功能混合地块功能混合度建筑密度及形态街道可达性叠合GIS分析GIS分析建筑街道GIS分析城市形态基本要素以地块为基本单元的形态要素量化分析多地块为基本单元的以形态要素整合比较矗空间句法作为对于城市街道空间连接关系的抽象及组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街道的可达性[13];形态矩阵基于容积率、建设强度和层高等数据来界定城市地块的空间形态,为同时反映地块的建设强度和建筑形态特征提供了可能[14];而功能混合(MXI)以功能混合度的定量为分析目标,通过地块中居注工作、设施这三种主要功能的建筑面积的比值来界定该地块的功能混合度高低[15]。受此启发,笔者提出了在GIS平台上叠合分析街道网络、建筑类型与开发强度、地块功能的混合度等城市形态要素的工作框架[16],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一工作框架进行城市形态与活力演化的研究④(图1)。而第二个难点则难度更高,在数十年这样长的时间跨度中,针对新区或新城在城市尺度下的单个建筑详细

城市形态,分析框架


道抽象为一组彼此相交的直线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和量化它们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空间整合度),进而能够被用于解释街道的可达性、相关的经济活动分布以及街道活动。②由城市形态学家贝格豪泽-庞特(Berghauser-Pont)和豪普特(Haupt)提出,该方法用于对欧洲多个城市进行大样本分析,并构建起基于定量数据的城市形态分类标准。③由荷兰规划师范德赫克(vandenHoek)提出。计算公式:MXI=居住(%)/工作(%)/设施(%),即各类功能的建筑面积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率。④更详细的分析方法请参见参考文献[16],因篇幅原因在此不做详述。图1量化的城市形态分析框架资料来源:改绘自参考文献[16]空间句法形态矩阵功能混合地块功能混合度建筑密度及形态街道可达性叠合GIS分析GIS分析建筑街道GIS分析城市形态基本要素以地块为基本单元的形态要素量化分析多地块为基本单元的以形态要素整合比较矗空间句法作为对于城市街道空间连接关系的抽象及组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街道的可达性[13];形态矩阵基于容积率、建设强度和层高等数据来界定城市地块的空间形态,为同时反映地块的建设强度和建筑形态特征提供了可能[14];而功能混合(MXI)以功能混合度的定量为分析目标,通过地块中居注工作、设施这三种主要功能的建筑面积的比值来界定该地块的功能混合度高低[15]。受此启发,笔者提出了在GIS平台上叠合分析街道网络、建筑类型与开发强度、地块功能的混合度等城市形态要素的工作框架[16],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一工作框架进行城市形态与活力演化的研究④(图1)。而第二个难点则难度更高,在数十年这样长的时间跨度中,针对新区或新城在城市尺度下的单个建筑详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迎春;曹亚美;;关于规划管理中建筑密度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年03期

2 李卫东;;保持合理建筑密度 促进城市建设科学发展[J];中国国情国力;2010年01期

3 ;长沙同升湖山庄[J];百年建筑;2003年11期

4 广松美佐江;;北京冲击[J];建筑技术及设计;2009年03期

5 孔秋凉;;提高住宅建筑密度的分析比较[J];住宅科技;1992年08期

6 孙健;丁国忠;;浅析MVRDV的密度实践[J];山西建筑;2008年06期

7 邓其生;广东城建应更上一层楼——审视广东城建的成就与遗憾[J];南方建筑;2000年03期

8 李滨泉,李桂文;在可持续发展的紧缩城市中对建筑密度的追寻——阅读MVRDV[J];华中建筑;2005年05期

9 Charles Wee;AIA;Scott Callihan;Michael Collins;Andy Bae;Brandon Sakuma;Humberto Barraza;Lingie Park;Peter Lee;Jae Young Jang;Goon BoHyun;Soobok Park;Sang Joon Park;Ham ChulKim;Kwang-Woo Yoo;;海岸住区再发展工程[J];建筑技艺;2009年05期

10 ;招标项目[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浩;;合理确定城市旧城区的建筑密度[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20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获奖小区集锦[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六)[C];2010年

3 张怡;刘伟;李星;李媚;张毅;;“节地”模式理论的运用探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20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优秀规划奖获奖小区集锦[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六)[C];2010年

5 ;20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优秀科技奖获奖小区集锦[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六)[C];2010年

6 ;20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优秀工程质量奖获奖小区集锦[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六)[C];2010年

7 ;20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住宅小区优秀环境奖获奖小区集锦[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六)[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通讯员 韩克波 李晓霞;规划方案通过评审[N];连云港日报;2008年

2 记者 谭抒茗;广州又建一个综合体[N];广东建设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涛;浙江小城镇的“形”与“态”[D];浙江大学;2014年

2 张聪聪;基于风速比和空气龄的住宅小区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龙涛;论经济与环境和谐的规划用地指标[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6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66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