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绿色住宅形式与内容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8 22:50
【摘要】:事物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构成,形式反映内容,它使内容获得外在的呈现形象,让事物更容易被我们的感官所接受;而内容影响形式,它赋予形式内在的意义,让事物的存在变得生动。绿色住宅也不例外,文章基于这一对互为表里的概念,以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为讨论依据,将绿色住宅理解为“住宅的形式”和“绿色的内容”,即我们探讨的主体“住宅”是外在的形式,而这个形式所反映的内容就是“绿色”,绿色就是住宅内在的意义。所以,明确形式和内容这两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层次的认识绿色住宅的内涵。本文首先从人文视角、能源视角和地理视角总结梳理了常见的绿色住宅概念表述;并且尝试从形式和内容的关联性角度出发解读绿色住宅,提出绿色住宅是实体层面绿色与认知层面绿色的关联。其次文章分别从绿色住宅形式和内容的概念展开探讨,界定绿色住宅的形式是住宅的构成要素——屋顶、墙壁以及地面;绿色住宅的内容是住宅绿色内涵的外延,也是住宅的绿色意义所在;其本身是一个多项指标的综合体,应组合多种维度下的理解于一身。因此文章从场所制造、可持续的生活态度、能源循环理念以及新科学技术这四个不同维度的内容要素着手,探讨了绿色住宅形式与内容的相互关系。最后文章将理论回归实践,以参与设计的界垭山地园宅项目为绿色住宅案例,表达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如何在实际案例中呈现的。绿色住宅的绿色机制除了要强调外在的物质实体层面,更需要强化内在的心理认知层面,进而引导出精神上的绿色性质。形式和内容的关联性研究使我们从内外两个方面整体地认识绿色住宅,并为其解读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方法。关联性的研究目的有三:一是有助于更好的指导绿色住宅的设计实践,将绿色住宅的形式和内容一一对应起来,让绿色住宅的设计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寻。二是让人们在居住和使用绿色住宅的同时,从生活细节上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意识。三是明确绿色住宅也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体征和情感品格,人的行为和精神都会对住宅产生影响。我们提倡人人带着绿色的生活态度住进绿色住宅里,追求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维度上寻求绿色住宅的内涵特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24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绿色住宅:自然+健康+节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S1期

2 白丽华;读懂“绿色住宅”[J];城乡建设;2001年07期

3 ;绿色住宅标准[J];房材与应用;2001年05期

4 朱廷勇,郭薇薇;何为“绿色住宅”[J];价格与市场;2001年09期

5 李文;绿色住宅的标准[J];吉林建材;2001年01期

6 潘青业,张文利;浅谈绿色住宅[J];山西建筑;2001年05期

7 王海玲;绿色住宅离我们有多远[J];消费经济;2001年05期

8 ;绿色住宅的标准[J];国外建材科技;2001年01期

9 郭玉良;绿色住宅与绿色营销[J];中国住宅设施;2001年05期

10 郑重;;万“绿”丛中万点“红”——由绿色住宅想到的[J];环境;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建安;;发展绿色住宅 改善人居环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怀亮;朱苗;王京民;钱江涛;;绿色住宅与住宅生态化[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3 高建东;;浅谈绿色住宅[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4 张蓓红;龙惟定;;绿色住宅与自然能源利用[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毕文;黄鑫;;绿色住宅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韩庆峰;周毕文;;房地产商品发展的新趋势——绿色住宅[A];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京华;;试析西安市绿色住宅物理环境设计原则[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贺小虎;九大系统构筑绿色住宅[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陈冀;绿色住宅开发应尽快走出误区[N];中国建材报;2002年

3 梁 斌;绿色住宅不是绿化住宅[N];检察日报;2002年

4 紫坤;绿色住宅“绿”在哪里?[N];山东科技报;2001年

5 记者 陈志平;绿色住宅六大内涵[N];中国建设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杨世龙;绿色住宅亮相镇山村[N];贵阳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牛建宏;“绿色住宅”:仅有绿色是不够的[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孙蔚;咱啥时入住绿色住宅[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余玮;绿色住宅好的选择[N];中国商报;2001年

10 赵刚 陈曦;绿色住宅概念与现实差多远[N];中华建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辉;绿色住宅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闻晓军;基于PROBIT离散选择模型的绿色住宅消费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霞;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曲征;我国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古丽;绿色住宅经济社会评价[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4 于红双;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5 董丛;我国绿色住宅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白露;绿色住宅小区的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李佳桐;绿色住宅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孙灵豪;乌鲁木齐绿色住宅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陈庆周;绿色住宅自然通风与懫光的被动式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康凯;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住宅开发管理及案例分析[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7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67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