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武盛村(局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本文关键词:莆田市武盛村(局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筑梦美丽中国,建设天蓝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宜居乡村意义深远: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各方面质量,建设诗意栖居的永恒家园;美丽乡村是回归自然、提升生活品质的梦想空间。本项目为莆田市武盛村(局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项目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从道路、建筑、水系、绿化、基础设施、附属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重点在于村庄生态环境的整治、文化的传承等,通过规划将武盛村打造成“美丽乡村”,使村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坏境,进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使乡村成为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幸福居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并指出“美丽中国”是以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为前提而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时刻树立起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研究,以期通过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来规划乡村,努力实现美丽乡村的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必须实现生态人居建设,即布局要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坏境优美、生态良好的人居空间;必须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即村容整洁环境美,路网布舍合理、便捷;水体清澈;村容整洁;环境美观;必须推进生态经济,即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使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即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关键词】:美丽乡村 武盛村 规划设计 文化传承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绪论11-13
- 1.1 研究背景11
- 1.1.1 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需求11
- 1.1.2 统筹城乡建设的需求11
- 1.1.3 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1.3.1 文献研究法12
- 1.3.2 案列分析法12
- 1.3.3 实地调研法12-13
- 2 相关概念辨析及相关理论基础13-15
- 2.1 相关概念辨析13
- 2.1.1 乡村13
- 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13
- 2.1.3 美丽乡村13
- 2.2 相关理论基础13-15
- 2.2.1 景观生态学13-14
- 2.2.2 大众行为心理学14
- 2.2.3 景观美学原理14-15
- 2.2.4 可持续发展原理15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9
- 3.1 国内研究15-17
- 3.1.1 乡村建设理论研究15-16
- 3.1.2 乡村建设实践研究16
- 3.1.3 乡村景观建设研究16-17
- 3.2 国外研究综述17-19
- 3.2.1 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17
- 3.2.2 乡村建设实践研究17-18
- 3.2.3 乡村景观建设研究18-19
- 4 案例分析19-24
- 4.1 国内相关案例分析19-21
- 4.2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21-23
- 4.3 案例总结23-24
- 5 莆田市武盛村(局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24-54
- 5.1 背景分析24-25
- 5.2 村庄概况25-33
- 5.2.1 区位分析25-26
- 5.2.2 基地分析26-32
- 5.2.3 村庄发展的优劣势分析32-33
- 5.3 设计构思、原则和定位33-34
- 5.3.1 设计构思33
- 5.3.2 规划原则33-34
- 5.3.3 设计定位34
- 5.4 总体规划设计34-54
- 5.4.1 总体规划结构34-35
- 5.4.2 总平面图35
- 5.4.3 功能分区规划35-43
- 5.4.4 道路交通规划43-44
- 5.4.5 绿化设计分析44-45
- 5.4.6 场地竖向设计45-47
- 5.4.7 景观节点分析47-54
- 6 专项规划54-56
- 6.1 植物种植设计54-56
- 6.1.1 植物种植设计原则55
- 6.1.2 植物分区详细设计55-56
- 6.2 建筑风貌规划56
- 6.3 相关经济技术指标56
- 7 讨论与结论56-59
- 7.1 讨论56-58
- 7.2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98
- 致谢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淑媛;张远环;朱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广东园林;2014年03期
2 张宇翔;;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年07期
3 陶一舟;金敏丽;;“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特色营造探索——以浙江省临安市指南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3年11期
4 施鸿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探索——以南宁市西乡塘区路西村老直坡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年05期
5 黄杉;武前波;潘聪林;;国外乡村发展经验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探析[J];华中建筑;2013年05期
6 蒋文权;陆金夹;罗赞红;阮奇峰;;农旅互动·特色营村——以慈溪市崇胜特色村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年S2期
7 熊泽群;边经卫;张沁;;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庄特色塑造浅析——以滨海渔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4年01期
8 王艺瑾;吴剑;;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美丽村庄规划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07期
9 严炎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美丽的乡村[J];现代园艺;201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永惠;李氏权;;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讨——以永兴县为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3 张雪莲;;从美丽乡村建设看传统人居哲学的现实意义[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花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佳;枝江市百里洲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加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4 许增谋;广东增城霞迳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5 赵砚飞;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乃菲沙·尼加提;美丽乡村背景下村庄空间布局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7 连鹏;卢氏县美丽乡村水利体系投资渠道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雷泉明;三明市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李莉;温岭乡村聚落特色与美丽乡村规划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何国华;推进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莆田市武盛村(局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