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志恒,潘峰,陶晓光,唐光暹;新型组合连梁控制结构体系[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3期
2 陈景毅;连梁的结构设计[J];中外建筑;2004年03期
3 王结进,周汉志,卢伟锋,王占峰,王震国;一种连梁超筋的处理[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刘迪,王全凤;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问题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4年05期
5 周林聪;陈龙珠;陈晓宝;;连梁破坏模式与安全状态的简化判断[J];工业建筑;2006年03期
6 莫东;;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的解决办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11期
7 李珊;程建立;蒋悦;;浅谈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连梁[J];才智;2010年14期
8 胥玉祥;朱玉华;赵昕;李学平;;双连梁受力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年03期
9 徐民彦;;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剪力墙连梁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10 钟亚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连梁超筋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欣;乔清朝;;简议连梁超限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2 陈云涛;;双连梁的等效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勇;周云;;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组合协同作用机理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姜忻良;宣波;;剪力墙结构中双连梁的转角刚度等效方法[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郭秉山;王海飞;闫月梅;张成林;;剪力墙连梁在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胥玉祥;朱玉华;赵昕;;新型内嵌铅芯耗能连梁[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范重;李波;范学伟;;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短连梁有效配筋形式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晋辉;吴伟田;;延性连梁设计浅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9 李杰臣;苏园园;;高层剪力墙中连梁的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海洋;李璐;;关于剪力墙结构中连梁常见问题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宋安良;新型混合连肢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丁然;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连梁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胡强;钢桁架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4 韩小雷;带刚性连梁的双肢剪力墙及其结构控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1年
5 车佳玲;FRC对角斜筋连梁及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明振;刚度串联式耗能连梁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7 皮天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刘清山;抗震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啸霆;铰支墙—框架新型结构体系的损伤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蔻;小跨高比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受剪性能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7年
2 王春晖;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利强;新型耗能连梁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施唯;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破坏机制与损伤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5 钟海牛;桁架式钢骨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夏承柱;新型配筋形式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与抗剪承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胡京亚;新型可更换耗能连梁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8 孙亚;带可更换钢连梁的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9 贾俊杰;混凝土剪力墙连梁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韩鑫;高层剪力墙结构中防屈曲约束支撑连梁不同布置对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74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7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