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震害模拟中的RC框架结构自动化精细建模方法研究
【图文】: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钢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75.4;TU35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谨;段小廿;杨律磊;龚敏锋;郑志刚;;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6年20期
2 刘如山;张美晶;王翔鹰;李吉;;基于设防烈度和震害统计的变电站震害快速评估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5期
3 张庆平;;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J];工业建筑;2011年S1期
4 周晓信;;大跨度钢结构厂房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刘飞;郭栋;梁利利;;基于MSC.MARC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有限元模型[J];四川建材;2011年03期
6 马玉虎;陆新征;叶列平;唐代远;李易;;漩口中学典型框架结构震害模拟与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5期
7 周颖;吕西林;;智利地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震害对我国高层结构设计的启示[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5期
8 杨志勇;黄吉锋;邵弘;;弹性与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中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1期
9 谢礼立;;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教训[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6期
10 林旭川;潘鹏;叶列平;陆新征;赵世春;;汶川地震中典型RC框架结构的震害仿真与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琛;基于时程分析和三维场景可视化的区域建筑震害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梦雅;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基础滑移隔震结构偏心扭转效应时程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2 吴旺成;地震动标准累积绝对速度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3 何剑平;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弹塑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左胜军;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强梁弱柱”现象的震害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5 田杰;不同锥度体系在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鹏;框架结构震害特征简析及三维灾害场景实现初步[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吴成才;基于PATRAN的起重机数值仿真集成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林旭川;基于系统方法的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D];清华大学;2009年
9 石磊;高层建筑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方法[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10 张凤连;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破坏过程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80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80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