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多系统PPP的边坡监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20:47
【摘要】:边坡灾害因其危害性大、破坏性强已成为全世界的自然灾害之一,边坡的变形监测是防治边坡灾害和预警预测的最好方法。本文的边坡监测系统是基于多系统PPP技术建立的,主要是从边坡灾害的发生机理入手,研究了边坡变形监测系统的应用技术,对目前的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原理和模型加以介绍,把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于某边坡的变形监测,并结合现场的观测数据证明其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文的主要内容:(1)对边坡失稳的力学计算模型、影响因素,以及对目前边坡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和监测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对边坡变形监测的依据、内容、方法和目的进行总结。(2)主要研究了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原理,对以往的PPP技术进行总结,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精密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包括电离层延迟和模糊度改进模型。研究把电离层模型分解为一阶电离层延迟和二阶电离层延迟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除,再把GPS、GLONASS和BDS三个卫星系统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统一后,组成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最后在数据的处理的过程中对其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进行消除改正,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最终解算结果。(3)为验证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可行性,在文章的最后把组合技术的观测结果和全站仪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系统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以满足边坡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1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刚,林鲁生,刘祖德,王钊;边坡变形的灰色预测模型[J];岩土力学;2000年03期

2 黄志全,廖德华,姜彤,王思敬;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3 杨昌键,李邵军,赵蔚东,韩艳芬;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S1期

4 董云;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5 关秦川,张志勇,冯浩;大型干坞边坡变形及其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李玉銮;;边坡变形及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2006年03期

7 赵明华;刘小平;冯汉斌;彭文祥;;小湾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监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8 蒲春平;韩龙;;动态监测在公路边坡防治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06年08期

9 何平锋;;公路边坡综合防治和治理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10 何习平;华锡生;何秀凤;冯小磊;;边坡变形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西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铁汉;;变形边坡变形发展趋势的研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2 王恭先;张华;;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杜永廉;刘汉东;;边坡失稳预报的新途径[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吴萍;张骏;赵雄伟;;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研究——以凤凰山边坡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志全;刘汉东;姜彤;;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汉东;;边坡失稳定时预报研究的发展阶段[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赵明华;刘建华;陈炳初;刘代全;;边坡变形及失稳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桂龙;裴大伟;孟强;乔领新;韩烈保;;边坡分类体系及其与稳定性关系探讨[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辉;巨能攀;涂国祥;;某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程东幸;刘厚健;刘志伟;鄢治华;;陕北某电厂Ⅲ区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汪斌;技术创新带来露天开采“新春”[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黄寰;为了中国西南部的“稳定”[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长卫;岩质边坡的地震动特性及基覆型边坡的滑坡成因机理、稳定性判识、危害范围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闫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开挖过程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孙义杰;库岸边坡多场光纤监测技术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严琼;基于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彤;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动力响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任志华;亚热带多雨地区红粘土边坡植物护坡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黄世秀;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江成鑫;山西某矿山高边坡马兰黄土非饱和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杨巨文;动载影响下含弱层煤岩边坡致灾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孙光林;南芬露天矿滑坡机理及其加固控制预警一体化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帆;矿山高边坡变形动态监测及稳定性预测[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刘青水;降雨对矿区膨胀性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文;高边坡用全液压锚固钻机改型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鑫;黄蒿洼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晋勇强;库水位骤降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刘畅;边坡反错变形成因探究及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7 徐冠军;滇西南地区高边坡抗震性能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廖慧亮;国道318线四川境段典型公路边坡的处治与评价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陈伟明;基于位移信息的边坡动态监控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贺茜;林草混交根系加固边坡的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81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81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