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系统PPP的边坡监测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19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刚,林鲁生,刘祖德,王钊;边坡变形的灰色预测模型[J];岩土力学;2000年03期
2 黄志全,廖德华,姜彤,王思敬;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3 杨昌键,李邵军,赵蔚东,韩艳芬;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S1期
4 董云;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5 关秦川,张志勇,冯浩;大型干坞边坡变形及其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李玉銮;;边坡变形及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2006年03期
7 赵明华;刘小平;冯汉斌;彭文祥;;小湾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监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8 蒲春平;韩龙;;动态监测在公路边坡防治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06年08期
9 何平锋;;公路边坡综合防治和治理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10 何习平;华锡生;何秀凤;冯小磊;;边坡变形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西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铁汉;;变形边坡变形发展趋势的研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2 王恭先;张华;;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杜永廉;刘汉东;;边坡失稳预报的新途径[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吴萍;张骏;赵雄伟;;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研究——以凤凰山边坡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志全;刘汉东;姜彤;;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汉东;;边坡失稳定时预报研究的发展阶段[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赵明华;刘建华;陈炳初;刘代全;;边坡变形及失稳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桂龙;裴大伟;孟强;乔领新;韩烈保;;边坡分类体系及其与稳定性关系探讨[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辉;巨能攀;涂国祥;;某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程东幸;刘厚健;刘志伟;鄢治华;;陕北某电厂Ⅲ区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汪斌;技术创新带来露天开采“新春”[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黄寰;为了中国西南部的“稳定”[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长卫;岩质边坡的地震动特性及基覆型边坡的滑坡成因机理、稳定性判识、危害范围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闫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开挖过程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孙义杰;库岸边坡多场光纤监测技术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严琼;基于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彤;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动力响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任志华;亚热带多雨地区红粘土边坡植物护坡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黄世秀;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江成鑫;山西某矿山高边坡马兰黄土非饱和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杨巨文;动载影响下含弱层煤岩边坡致灾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孙光林;南芬露天矿滑坡机理及其加固控制预警一体化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帆;矿山高边坡变形动态监测及稳定性预测[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刘青水;降雨对矿区膨胀性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文;高边坡用全液压锚固钻机改型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鑫;黄蒿洼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晋勇强;库水位骤降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刘畅;边坡反错变形成因探究及模拟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7 徐冠军;滇西南地区高边坡抗震性能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廖慧亮;国道318线四川境段典型公路边坡的处治与评价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陈伟明;基于位移信息的边坡动态监控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贺茜;林草混交根系加固边坡的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81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8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