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民国建筑的历史风貌与保护更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波;张海伶;;高校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以天津大学校园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2 张进帅;马晓;;人性化视角下的南京近代大学校园规划——以南京三所大学老校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1年12期
3 马志韬;白今;;地域建筑景观重构——浅析地域建筑景观遗产的历史价值保护[J];建筑与文化;2011年07期
4 吴美萍;;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建筑遗产监测问题的探讨[J];华中建筑;2011年03期
5 阳建强;;历史性校园的价值及其保护——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6 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一)[J];世界建筑;1989年02期
7 徐卫国;;中国近代大学校园建设(1840——1949)[J];新建筑;198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曦;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及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孝祥;冯楠;;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的中西合璧特征探析[J];中国名城;2017年07期
2 赵树望;;南京高校民国建筑的历史风貌与保护更新[J];东南文化;2017年03期
3 陈冬冬;黄睿;冯伟;王小伟;柴勃隆;丁淑君;孙济洲;;一种面向文物本体微小变化监测的三点重定位方法[J];敦煌研究;2017年03期
4 高永存;;浅谈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09期
5 王军;夏健;;传统村落保护的动态监控体系建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07期
6 杨波;张海伶;;高校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以天津大学校园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7 宣磊;杨少波;;基于价值评估的历史风貌区保护系统的构建与应用——金陵女子大学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J];安徽建筑;2015年05期
8 杨俊;陈荻;张青萍;;中国城市古典园林遗产保护预警研究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4期
9 朱纯;张远环;洪淑媛;;弘扬古村落文化:彰显美丽乡村地域特色[J];广东园林;2015年02期
10 曹伟;姚杰;;灵秀国风 温婉金陵 含蓄并收 钟灵毓秀——“东方最美校园” 南京师范大学[J];中外建筑;201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彦捷;广州高校边界空间社会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戴灿辉;有形无形:大学标志性建筑的教育功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杰;高校老校区记忆与遗存在新校区中的传承规划设计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4 孙杨栩;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早期建筑文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赵宸悦;哈尔滨高校历史建筑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6 蔡雁;泉州岵山镇传统建筑的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董云慧;西北大学老校区校园遗产保护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罗婧;“异构”设计方式在历史建筑更新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佳佳;大学校园景观的有机更新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10 陈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区历史环境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成军;韩旭;吴葱;;预防性保护思想下建筑遗产变形监测的基本问题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徐宗武;杨昌鸣;;历史建筑价值再认识[J];建筑学报;2011年S2期
3 吴美萍;;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建筑遗产监测问题的探讨[J];华中建筑;2011年03期
4 董珂;;“非文物类”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方法浅析——以上海市滇池大楼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04期
5 徐长萍;;中苏“蜜月期”文化关系出现的背景分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11期
6 陈海浪;阳建强;曹新民;;南京大学老校区的保护与发展[J];华中建筑;2008年08期
7 阳建强;;历史性校园的价值及其保护——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8 李军;;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理论模式的比较研究[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9 董黎;金陵女子大学的创建过程及建筑艺术评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雷蕾;清华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王子瀛;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校园建筑更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石少峰;传统高校校园更新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张健;欧美大学校园规划历程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5 李茜;高校传统校园教学主楼的保护性更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学鲁;我国高校传统校区的建筑及其外环境更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连和;;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整修[J];天津建设科技;2006年01期
2 叶天;;天津举办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22期
3 吴延龙;;保护历史风貌建筑 展示天津特色资源[J];中国房地产;2008年02期
4 张建虹;;天津德式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城市;2009年07期
5 陆璐;谢毅;;浅析容县历史风貌区的发展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9期
6 ;使命 激情 变革 奉献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J];求知;2009年06期
7 路红;;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可持续保护利用探索[J];中国房地产;2010年01期
8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问答[J];中国房地产;2010年02期
9 施美程;;天津完成历史风貌建筑价值体系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0年03期
10 侯凯;徐苏斌;青木信夫;;浅谈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在德;林荫新;沈伯员;;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王绍森;吴在德;沈伯员;;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概述[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3 袁小棠;运迎霞;;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传承与发展——以天津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艳华;罗永泰;;城市历史风貌建筑等级评价与保护开发[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杜芳;李牧;;历史风貌特色街区内传统风貌延续的设计探索——以济南百年商埠一期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6 李巍;崔德鑫;;天津“五大道”地区历史风貌建筑的绿色化保护修缮初探[A];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郭鉴;;上海市历史风貌道路现状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郝媛;刘方;;历史风貌协调区的城市设计探索[A];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许龙;董卫;;历史环境变迁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以镇江沿江历史风貌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10 历史风貌保护区低碳技术综合应用研究课题组;;历史风貌保护区低碳建设技术体系构想[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志成 ;保护历史风貌挖掘天津特色[N];天津日报;2004年
2 记者 陈建强;天津挂牌保护历史风貌建筑[N];光明日报;2006年
3 张新民邋通讯员 吴梅 孙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津召开[N];天津日报;2007年
4 曹玉芳邋通讯员 吴梅 孙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召开[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张新民;本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走上法制轨道[N];天津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新民;本市加大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力度[N];天津日报;2008年
7 陈静思;条例:托起津门历史风貌建筑的诺亚方舟[N];中华建筑报;2005年
8 记者 王宝林;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成为城市资源[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记者 张原;加强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记者 李荣;历史风貌保护不应成“死标本”[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游群林;基于价值需求的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2 徐泽民;地铁隧道下穿历史风貌建筑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敏;襄阳古城北街历史风貌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2 董顺媛;基于宜居城市理论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余萌;福州市乌山历史风貌区景观提升设计[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4 侯钰;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俊东;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保护及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李巍;历史风貌建筑整修项目三控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崔晴;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北京、巴黎的经验反思[D];外交学院;2011年
8 韩笑;历史风貌建筑在差异沉降下的结构安全可靠性评估[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忠学;砖混结构历史风貌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赵雯;探讨北京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方法[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6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8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