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后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宁;徐改革;姜维山;郑先超;徐明堂;;局部外包方钢管连接混凝土构件工作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2 邵永松;刘洪波;寇俊同;;截面方钢管支撑的弹塑性稳定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S1期
3 张俊杰;谭平;周凤林;;方钢管砼结构研究现状评述[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黄一杰;张林彦;阎春生;;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力学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郭岗,邝昊;方钢管连接失效模式及判别准则[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年09期
6 郑文忠;张格明;柳旭东;张博一;;灌浆方钢管压陷极限承载力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4期
7 苏东;;方钢管高强膨胀混凝土性能实验研究[J];广东建材;2007年08期
8 陈兵;刘晓;李四平;陈龙珠;;方钢管膨胀混凝土性能实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1期
9 高华国;王海军;李兴权;;方钢管砼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朱美春;王清湘;冯秀峰;;轴心受压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涛;邵永波;;轴向压力作用下主管壁加厚的T型方钢管节点静力强度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2 韩庆华;许姗姗;;薄壁方钢管吸能特性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素梅;周明;;方钢管约束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韦灼彬;陶忠;韩林海;;方钢管(早强)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计算[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闻洋;郝铭科;;偏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陶忠;王志滨;韩林海;;采用加劲肋改善薄壁方钢管混凝土工作性能初探[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7 卢方伟;李四平;姚华;;方钢管膨胀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蕾;刘玉彬;;方钢管配筋混凝土柱耐火性能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帼昌;狄成义;;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中长柱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斌;张迎春;;组合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美春;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赵同峰;方钢管钢骨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令昀;带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及抗侧向冲击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陈朋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李琛;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孙微;酸雨腐蚀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纯弯力学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5 吕行;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长江大学;2016年
6 吴轩霆;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偏压长柱承载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7 陈敏;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谭秋虹;方钢管螺旋筋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9 欧阳翊龙;轴力作用下冷弯T形方钢管节点受冲击荷载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肖骁;辐射—热—流耦合作用下钢构件及单层网壳结构温度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87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87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