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民用建筑功能、成本及碳排放多目标方案优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2:11

  本文关键词:民用建筑功能、成本及碳排放多目标方案优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低碳环保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产品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碳排放,对其进行量化和控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为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碳排放,有必要在建造之前作出合理的方案选择;然而由于低碳方案现时成本往往较高以及人们对低碳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建筑领域的低碳发展并未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以民用建筑为对象研究建设方案的优选问题,文章综合考虑功能、全寿命周期成本和生命周期碳排放等指标构建了多目标方案优选模型并进行求解,希望能够为民用建筑方案决策提供参考。方案优选中考虑功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保证建筑的使用效果,考虑成本和碳排放的目的是为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论文首先对民用建筑功能、全寿命周期成本和生命周期碳排放这三个优选目标进行分析,探讨了它们各自的定义、构成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运算将三者转化为能够定量表示的指标值;针对运营维护阶段成本和碳排放难以计算的问题,文中主要应用DeST软件进行空调系统能耗模拟分析,能够较好地解决未来成本和碳排放的不确定性。接下来构建了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多目标方案优选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了优选目标的综合权重,并引入贴近度对方案进行优选;优选模型的求解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或excel完成,也可以利用MATLAB软件实现计算机快速求解。文章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上文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本文多目标方案优选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并对各备选方案进行了优劣排序,为民用建筑低碳方案的优选决策提供了参考。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首先,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民用建筑多目标方案优选并将其与功能和相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优选,有利于民用建筑的优选决策。其次,基于对民用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和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相同生命周期划分,文章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出基于成本角度进行碳排放管理的新观点。
【关键词】:民用建筑 全寿命周期成本 生命周期碳排放 方案优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5;TU723.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12-13
  • 1.1.3 研究意义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13-15
  • 1.2.2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15-16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技术路线18-19
  • 2 相关理论综述19-27
  • 2.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19-23
  • 2.1.1 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19
  • 2.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19-21
  • 2.1.3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特点21-22
  • 2.1.4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22-23
  • 2.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23-26
  • 2.2.1 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和发展23-24
  • 2.2.2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特点24-25
  • 2.2.3 生命周期评价框架25-26
  • 2.3 本章小结26-27
  • 3 民用建筑功能、成本及碳排放优选目标分析27-43
  • 3.1 民用建筑功能分析27-31
  • 3.1.1 功能定义27-28
  • 3.1.2 功能整理28-29
  • 3.1.3 功能量化计算29-31
  • 3.2 民用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31-34
  • 3.2.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31-32
  • 3.2.2 各阶段成本的确定32-33
  • 3.2.3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动态测算33-34
  • 3.3 民用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34-41
  • 3.3.1 清单分析35-36
  • 3.3.2 碳排放因子的确定36-38
  • 3.3.3 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38-41
  • 3.4 成本和碳排放的相互关联41-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4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民用建筑多目标方案优选模型43-57
  • 4.1 优选方法的选择43-48
  • 4.1.1 传统多目标方案优选方法43-44
  • 4.1.2 现代常用的多目标方案优选方法44-47
  • 4.1.3 方案优选的基本框架47-48
  • 4.2 优选指标权重的确定48-51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48-49
  • 4.2.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49-50
  • 4.2.3 综合权重的确定50-51
  • 4.3 基于改进TOPSIS法构建模型并求解51-55
  • 4.3.1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51-52
  • 4.3.2 TOPSIS法及其改进52-54
  • 4.3.3 建模和求解过程54-55
  • 4.3.4 模型求解方法的拓展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5 案例分析57-69
  • 5.1 项目概况57-60
  • 5.1.1 项目简介57
  • 5.1.2 不同方案对比介绍57-58
  • 5.1.3 DEST软件在本文的应用58-60
  • 5.2 各方案目标值计算60-66
  • 5.2.1 方案功能值的确定60-61
  • 5.2.2 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确定61-64
  • 5.2.3 方案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确定64-66
  • 5.3 基于熵权和改进TOPSIS法的方案优选66-68
  • 5.3.1 优选指标权重的确定66
  • 5.3.2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方案优选过程66-68
  • 5.3.3 实证结果分析68
  • 5.4 本章小结68-69
  • 6 结论与展望69-71
  •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69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附录A75-77
  • 附录B77-79
  • 附录C79-81
  • 作者简历81-85
  • 学位论文数据集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2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3 ;澳大利亚参院通过碳排放税法案明年7月起征收[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11期

4 宋婷;沈清基;;城市碳排放价值指数研究及规划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5 ;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3年06期

6 王怡洁;;一波三折的欧盟碳排放谈判[J];汽车与配件;2014年14期

7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途径[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9 ;改变居住模式可以有效削减碳排放[J];能源工程;2008年02期

10 N.福特;赵艳春;;减少碳排放促使土耳其开发水电[J];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民用建筑功能、成本及碳排放多目标方案优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8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