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呼和浩特市黑矾沟传统聚落保护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2:21
【摘要】:黑矾沟传统聚落坐落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地处明代长城之北,是目前我国塞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馒头窑遗址之一。它不仅见证了明清移民走西口那段历史,而且是我国民间瓷器技术在塞北地区发展演进的成果。此外,黑矾沟瓷器商品的流通也极大促进了草原商业贸易的发展。黑矾沟传统聚落作为手工业作坊型聚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社会以及建筑史学价值。通过对传统聚落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可以保存和延续聚落的历史特征,继承和发扬其优秀历史文化价值。目前黑矾沟传统聚落出现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构筑物保存情况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瓷工艺面临失传等严重问题,加之国家文物局的相关要求,各建筑文化遗产需要尽快制定其相应的保护规划。本文在对黑矾沟传统聚落基础资料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建筑遗产、聚落的相关保护理论,对黑矾沟传统聚落保护规划的编制以及实际措施做了相关阐述。首先,分析与整理黑矾沟传统聚落的历史文献资料,谈话走访关键人物,解读黑矾沟传统聚落的历史沿革、周边环境、布局形态、建筑风貌以及其工艺流程等。其次,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对黑矾沟传统聚落进行价值、文物、环境等现状评估。通过黑矾沟传统聚落现存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措施。最后对其保护框架和保护区区划进行研究,划定黑矾沟传统聚落的保护范围和管理办法,并制定后续的发展规划等。
【图文】:

传统聚落,区位,清水河


黑矾沟传统聚落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境内,距清水河县城 30 公里左右,,西侧紧邻黄河河道,沟长 3.7 公里,沟体内部东高西低,高差 200 米。辖区内部沟壑纵横交错,丘陵起伏不平,整个地形山、川、沟相间,山脉呈波状起伏,群峰林立,蜿蜒起伏。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之南,呼和浩特市最南端。清水河县与山西省右玉、平鲁、偏关三县接壤,西靠黄河,与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靠古乐班奇河与和林格尔县相接,西北以托克托县为界。清水河县,中华民国元年设定县市时定县之名。土地面积 2846 平方公里,人口约 12.9 万,这片土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据《清水河县志》记载,岔河口历史遗址是迄今为止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发现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且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一支。著名的马路塔遗址、棋子峁遗址、白泥窑子遗址、老牛湾遗址都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并且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这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清水河县境内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开图 2-1 黑矾沟传统聚落区位图Fig. 2-1 location map of HeiFanGou图片来源:自绘

疆域,清水河,渡口


派兵在这里驻守,五代时,该地归属于契丹。辽代时,该地隶属于西京道。金建国初年,在宁边古镇设置了镇西军,统领西南面招讨使,当时的黑矾沟隶属于西京路。元二年(公元 1265 年)废除了宁边州编制,将之前区域北部并入东胜州(在今托克托县境内),区域南部归入武州(今山西省神池西),所以黑矾沟当时则归属于大同路。明王朝建立之后,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立卫,次要的地方设立所,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 1403 年)东胜诸卫迁至内地(不久便被废弃),成为蒙古区域,是明朝政府和蒙古的交界地带。明朝后期,山西省保德县、临县等地汉族移民逃荒来到黑矾沟区域求生。进入清代,国土疆域扩大,该地成为民族融合区域。康熙四公主嫁至漠北。由于战事刚停,漠北政治军事不稳定,暂时在归化城南的清水营建公主府,后迁到归化城。而黑矾沟隶属于清水营。四公主于清水河县城关镇居住大约十年载,今花园巷即是她当年府邸所在。她勤政爱民,在百姓中留有较好的口碑。因此百姓为她树碑纪念,在黑矾沟的东部的北堡乡口子上、岔河口村至今立有德政碑。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8;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子暄;马梓凯;;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态保护与发展——以富平县莲湖村为例[J];现代园艺;2015年24期

2 李晨光;;呼和浩特市古建筑现状调查和修复刍议[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06期

3 王崇恩;李媛昕;朱向东;荆科;;店头村石碹窑洞建筑结构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么红杰;段海龙;;清水河县黑矾沟明清古瓷窑址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张明皓;;窑址类遗址保护的探索与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1年05期

6 朱彬;;从青花瓷器论色彩美学[J];文艺争鸣;2011年08期

7 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1年03期

8 娜莉莎;;关注濒临灭绝的“塞外陶都”——清水河窑区考查录[J];内蒙古艺术;2009年01期

9 赵勇;刘泽华;张捷;;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及方法研究——以周庄历史文化名镇为例[J];建筑学报;2008年12期

10 何芩;李凤霞;廖正昕;;关于文物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中的思考——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建控地带划定中的体会[J];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3年第2期[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辉;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2 余凯;敦煌悬泉置遗址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纪婷婷;近年来古遗址保护工程实践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慧慧;古代窑炉遗址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晓宇;历史文化村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1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91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