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改造为体育场馆的空间匹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0:31
【摘要】:当前我国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传统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及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等原因,导致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拆除或弃置。与此同时,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促进了全民运动在国内的兴起,城市中体育设施的匮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运动的诉求。旧工业建筑与体育场馆在空间形式上有很多契合之处。在旧工业建筑与体育场馆进行功能转换时,空间匹配成为研究的关键因素,它体现着改造过程中能否满足新功能对于空间的需求。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思路等内容。第二部分首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体育场馆及空间匹配进行解析,简述了建筑的空间改造及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然后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入手进行研究,分别论述改造中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与表现形式、内部空间的优化与重组以及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体育场馆的融合。第三部分以旧工业建筑与体育场馆进行功能转换的空间分析为主。首先对体育场馆中不同体育项目的空间进行调研汇总,分析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对构成体育场地的空间构成要素以及空间模块进行分析。其次,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为体育场馆过程中的空间类型与空间改造方式展开研究。最后,按照功能转换过程中的空间组合模式对改造的建筑类型进行分类,探讨具体空间尺度转换的方法,并总结适应不同改造建筑类型的空间模块。第四部分以旧工业建筑改造为体育场馆的不同空间组合模式实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与分析,将改造过程中的空间匹配研究进行总结。并以一种空间组合模式为例进行设计实践探究,旨在提供借鉴与优化营造。最后,对改造的设计启示以及空间匹配的价值进行总结。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条路线,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为体育场馆理论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例调研,总结出在进行功能转换过程中的空间改造方式及空间构成要素,进而从空间尺度、空间组合模式和空间模块三个方面整合提炼出改造中空间匹配的特色和优势。依据设计实践对空间改造进行优化性营造,旧工业建筑改造为体育场馆的空间匹配研究必将为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图文】:
改造过程中分别在两个区域建立了办公空间及室内足球场,如图3.1 所示。2.北京首钢老园区电厂采用混合式改造模式,改造过程中利用其跨度大的特点,将厂房改造为冰雪项目的训练场地,并在附近利用其余厂房配套建设办公空间,如图 3.2 所示。
图 3.1 幸福摩托车厂校车车间改造剖面图 图 3.2 首钢园区电厂改造剖面图图片来源:http://www.gooood.cn 图片来源:由筑境设计提供3.3.2 层叠式组合模式层叠式组合模式旧工业建筑主要的特点是将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与空间的叠加,,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如下表 3.32 所示。表 3.32 层叠式组合模式示意图层叠式组合模式大空间相互层叠模式 大空间层叠小空间模式 多层式模式表格来源:根据资料整理大空间的竖向叠加对建筑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TU245
本文编号:2599108
【图文】:
改造过程中分别在两个区域建立了办公空间及室内足球场,如图3.1 所示。2.北京首钢老园区电厂采用混合式改造模式,改造过程中利用其跨度大的特点,将厂房改造为冰雪项目的训练场地,并在附近利用其余厂房配套建设办公空间,如图 3.2 所示。
图 3.1 幸福摩托车厂校车车间改造剖面图 图 3.2 首钢园区电厂改造剖面图图片来源:http://www.gooood.cn 图片来源:由筑境设计提供3.3.2 层叠式组合模式层叠式组合模式旧工业建筑主要的特点是将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与空间的叠加,,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如下表 3.32 所示。表 3.32 层叠式组合模式示意图层叠式组合模式大空间相互层叠模式 大空间层叠小空间模式 多层式模式表格来源:根据资料整理大空间的竖向叠加对建筑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可以在有限的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TU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晓婧;;既有工业建筑增层改造结构方案选型[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年04期
2 武国栋;;奥运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分析与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杨华薇;王德炜;由文华;;我国体育场馆普查指标体系构建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6期
4 徐彦蕴;;浅谈旧工业建筑之创意改造[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5 庞瑞秋;白鸿蓉;刘艳军;;长春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化:轨迹、机制与调控[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林;陈锡尧;钟天朗;刘炜;刘清早;李海;柴红年;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未来5年发展构想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6年07期
7 万良华,曾志刚,熊百华;关于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思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599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9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