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包头市城市边缘区村落发展策略与空间重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3:59
【摘要】:城市边缘区村落即位于城乡交错地带的乡村聚落,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社会系统过渡、融合与冲突,受到城市扩张与村落城镇化进程的双重影响,在城市“双修”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村落的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包头市城市发展与演化出发,首先对城市发展规律与发展特征进行梳理总结,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建设用地变化,GDP等数据结合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将包头市城市空间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选取2000—2018年快速发展时期为主要研究时间段。其次利用建成区半径预估法结合包头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划定包头市城市边缘区范围,确定共有108个城市边缘区村落位于此次研究范围之内。再而从边缘区村落空间布局,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对2000—2018年边缘区村落演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边缘区村落总体数量呈动态变化,人口呈现增长趋势,村落中不同产业呈现混合发展趋势。根据现状城市边缘区村落产业构成,对其进行分类,分别为现代农业主导发展,工业混合发展,土地置换发展,服务业混合发展,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边缘区村落进行研究,其发展中出现;(1)用地布局分散混乱(2)人口结构不均衡(3)产业单一就业分散(4)基础设施分布失衡(5)城镇化速率不同步(6)村落特色丢失千村一面等共性问题。同时不同发展方式的城市边缘区村落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村落建设停滞,人口流失村落中耕地污染严重,耕地撂荒较为普遍,村落建筑密度激增,村落环境恶化等个性问题。根据现状城市边缘区村落发展问题,结合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有机更新等确定包头市城市边缘区村落发展方向,且选取典型村落进行村落空间重构设计研究。策略研究中通过优化双向供给路径,结合村落特色与发展现状进行特色营建;空间重构设计中,优化现状村落用地布局,建设小型工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选点等促进村落建设发展。边缘区村落的发展与城市建设及乡村城镇化的推进相互影响,故其对乡村振兴与城市纵深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资源型工业城市,大城市的边缘区村落研究较为缺乏,故文章值得更多的研究者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其进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的探讨研究。
【图文】:

区域城市,结构模型


C.塔弗——理想结构模式域理想结构模式,将城市地域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中央商务区、中心边缘区、中间带、外缘带和近郊区。在他的理论中,城市外缘带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组成部分,包含城市基础产业、城市中产阶级居民住宅区以及城市大型购物中心等重要配套设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处居的重要区域。D.麦基殖民地城市地域空间模式麦基(T.C. Mc Gee)基于亚洲范围内的几个主要殖民地国家的大中型城市发展建设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殖民地城市特有的空间模型。即亚洲有殖民地历史的国家发展过程中,城乡对立的发展模式逐渐衰退,,城乡边界逐渐模糊,城乡用地相互混杂,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因此出现了显著的圈层式发展模式,而在城市圈层式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发展条件不一,发展问题复杂,出现了一些与所在圈层不一致的用地类型,逐渐演变为混合发展的城市空间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殖民地,城市模型


C.塔弗——理想结构模式域理想结构模式,将城市地域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中央商务区、中心边缘区、中间带、外缘带和近郊区。在他的理论中,城市外缘带为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组成部分,包含城市基础产业、城市中产阶级居民住宅区以及城市大型购物中心等重要配套设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处居的重要区域。D.麦基殖民地城市地域空间模式麦基(T.C. Mc Gee)基于亚洲范围内的几个主要殖民地国家的大中型城市发展建设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殖民地城市特有的空间模型。即亚洲有殖民地历史的国家发展过程中,城乡对立的发展模式逐渐衰退,城乡边界逐渐模糊,城乡用地相互混杂,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因此出现了显著的圈层式发展模式,而在城市圈层式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发展条件不一,发展问题复杂,出现了一些与所在圈层不一致的用地类型,逐渐演变为混合发展的城市空间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凯;王卓琳;韩添;;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划分、演化及特征——基于2000年以来西安的实证研究[J];华中建筑;2019年11期

2 王丽;;近代华北灾民涌入天津与城市边缘区的扩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3 张永军;;城市边缘区域村庄规划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年28期

4 卞广萌;刘惠田;周志宇;;冀中大城市边缘区乡村绿色基础设施重构的动力机制研究[J];江西农业;2017年05期

5 周凌;;特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化机制与对策的实例剖析——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03期

6 罗天骐;王亚男;;大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初探——以天津市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16年04期

7 陈庆华;高兴武;;大城市边缘区的分类治理——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5年06期

8 吴s";仲伟周;张林;;概述我国城市边缘区发展及理论[J];大众投资指南;2017年12期

9 程奥冰;;亚奥三部曲之一 今非昔比亚运村[J];旅游;2017年09期

10 吴雨谦;尹安石;;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人工廊道景观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宾;杨建;;城市边缘区与统筹城乡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晓雯;曾坚;;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区空间整合策略[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C];2018年

3 易海军;;城市边缘区村庄空间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8年

4 杨仕恩;刘奔腾;毕晓莉;沈仕轩;;城市边缘区内历史村镇保护方法探讨——以连城村为例[A];守望古厝的探索——两岸大学生闽南聚落文化与传统建筑调查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韩勇;梅昀;;武汉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6 冯奔伟;储程;;领域化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区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研究:以常州市窑港村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9年

7 赵紫含;李津莉;鲁世超;;产城融合下的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提升策略[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7年

8 严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间特征——以北京昌平区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杨红伟;;北美、东亚等地区城市边缘区增长及其启示[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钟顺清;;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瑞江;城市边缘区社会问题及对策[N];乌海日报;2012年

2 曾铁平;城市建设中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张晔;南京开建城市“硅巷”[N];建筑时报;2019年

4 邵德华;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边缘区空间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魏伟 未闻;大城市的未来在城边[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培;限定边界 引导城市有序发展[N];中国建设报;2014年

7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代秀龙 林善泉;城市旧机场地区土地再开发规划策略[N];中国城市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实习生 刘曼;“赛马乐园”里绘就赛马蓝图[N];焦作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吴金华 甘R嘉

本文编号:2601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01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