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深基坑咬合桩支护结构内力及水平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7 03:01
【摘要】:大型城市地上空间的供给越来越紧张,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显得尤为紧迫。这样势必带来大量深基坑工程,由于深基坑工程常常位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工程密集的城市中心,这就要求深基坑工程的支护方案必须稳定可靠并且满足坑内外环境的变形控制条件,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内力和水平位移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厦门市高浦路下穿通道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等值梁法、增量法、数值模拟法、现场变形监测等方法分析了深基坑咬合桩加内支撑支护结构内力和水平位移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桩径、嵌固深度、桩间咬合量、支撑预加轴力、支撑架设位置、支撑刚度等因素对咬合桩水平位移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增量法和数值模拟法计算所得弯矩分布规律十分相似,采用增量法和数值模拟法计算咬合桩桩身弯矩是合理的,而对于三道支撑以上的基坑桩身弯矩,等值梁法的计算结果则明显偏大。(2)增量法、数值模拟法以及实测位移所得水平位移曲线均十分相似,三者所得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位置比较接近,说明增量法和数值模拟法对计算咬合桩的水平位移较为正确的,并且两者所得的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值相差较小,而现场实测最大水平位移值则明显大于数值模拟法和增量法计算结果。(3)当桩径较小时,桩径的增大能够显著减小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但当桩径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对最大水平位移的作用逐渐减弱。咬合桩嵌固深度的增加整体上能减小桩身水平位移,嵌固深度减小会使桩底水平位移显著增大。(4)随着桩间咬合量的增加,咬合桩桩身最大水平位移明显减小,但桩顶及桩底水平位移的变化较小,并且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减小幅度逐渐减小。(5)支撑预加轴力后随着预加轴力的增大能显著改善支护桩桩顶及最大水平位移,而基底以下的支护桩的位移几乎不发生变化。但当预加轴力值过大时,会增加桩身承受的弯矩,盲目的增大支撑预加轴力来控制支护桩变形并不可取。(6)支撑刚度增大会显著减小桩身最大位移而对桩其他部位的位移影响较小,但当支撑刚度到达一定范围后,继续增大支撑刚度则对位移控制作用不明显。
【图文】:

示意图,库伦土压力,主动土压力,示意图


库伦土压力示意图

平面布置图,基坑,平面布置图,框架


滨路K1+(K开挖侧为章取路提升改造+820 ,全长K1+370-K1+挖深度 8-10为厦门西海取基坑框架造工程的一个长 610m,+700)为暗0m;东侧 U海域,西侧为段(K1+37个单项工程由框架通埋段,开挖型槽(K1+为月美池和70-K1+700程。该基坑通道和东西挖深度 10-17+700-K1+82高浦村,其)为研究对坑起点桩号为西侧 U 型槽7m;西侧 U20),开挖其平面布置对象,,框架段为 K1+210槽组成。其型槽(K1+挖深度 3-9m示意图如图段基坑支护0,终点桩号其中框架通+210-K1+37m。工程场地图 4-1 所示护结构平面布号为通道70),地东。本布置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豪;关于桩的水平位移、内力和承载力的分析[J];上海力学;1981年01期

2 ;顶推调整拱脚水平位移施工工艺通过技术鉴定[J];公路;1982年10期

3 陶化军;邹学忠;;用逐点设站法在变形点上监测建筑物水平位移[J];现代测绘;2009年02期

4 杨杰毅;;控制水平位移的望远镜支架设计[J];有色金属设计;2009年04期

5 郑磊;张启斌;;获取高精度深层水平位移几个关键因素的探究[J];工程勘察;2012年03期

6 史春乐;王鹏飞;王小军;芮科;;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水平位移实测分析[J];江苏建筑;2013年01期

7 刘宝俊;水平位移基准线随机测站观测法[J];工程勘察;1998年02期

8 吴文华;微分法求大坝水平位移量的改进[J];南昌水专学报;1996年02期

9 刘祖茂,张柏;处理桩水平位移问题的工程实践[J];中外建筑;1999年05期

10 李云璋;姚谦峰;秦立科;;地下圆形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公式[J];力学与实践;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远锋;许再良;刘高峰;;测斜仪观测水平位移技术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及技术改进[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苏耀华;郑惠强;;变截面悬臂构件顶端水平位移的简便计算[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陈忠汉;宰金璋;李乃菊;;搅拌桩支护结构的原体观测与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四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4 师旭超;巴松涛;;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深基坑变形预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叶俊能;刘干斌;;宁波地区深基坑工程施工预警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6 张康;崔江余;;石家庄某深基坑变形数值分析[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楼楠;胡玉祥;;基于非固定站模式的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的变形特性浅析[A];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贾坚;;控制深基坑变形的坑内加固技术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的变形特性浅析[A];上海软土地深基坑技术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新国;首台盾构机下周抵苏[N];苏州日报;2008年

2 于银花 孙明;中原钻井创大庆水平位移最长纪录[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纪辛 通讯员 海宣;广州江南西一工地坍塌20米[N];广东建设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杨青;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理论与动态变形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卢一凡;武汉地区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沈细中;深基坑工程基本过程数值模拟及实时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冯勇;寒冷地区深基坑土钉支护的环境事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5 许婷华;青岛沿海地区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优化与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郑斐;考虑地基影响的高桥墩稳定及水平位移实用计算方法[D];长安大学;2014年

7 单宝学;凯莱大酒店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8 李志高;地下综合体深基坑施工环境影响及保护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徐中华;上海地区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连祥;冲积地层的开挖与支护设计及工程决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皓;深基坑咬合桩支护结构内力及水平位移影响因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2 王帅英;预制外挂墙板在水平位移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广宏;渭南市新洲地产F地块深基坑变形特征及估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东健;基于数值模拟的桩-锚支护优化分析[D];河北大学;2016年

5 黄英培;水库大坝沉陷和水平位移自动监测系统设计[D];济南大学;2016年

6 史立新;深基坑咬合桩支护结构施工数值模拟与监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传贺;深基抗支护结构的变形对周边环境水平位移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蒲应举;深基坑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稳定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孙学聪;深基坑变形监测及变形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刘安宁;黄土地区深基坑坑角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2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02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