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
【图文】:
美国西尔斯塔
长城饭店Figure1-3theSealstadFigure1-4greatwallhotel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飞;雷波;吴杰良;;新型槽型组合梁构思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年03期
2 阴存欣;;基于初应变法的钢-混组合梁徐变效应电算方法[J];特种结构;2017年01期
3 莫时旭;林飞扬;胥海宁;;充填式钢箱-砼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项贻强;何超超;邱政;;体外预应力钢-混组合梁长期滑移计算[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4期
5 黄鑫;向伟明;胡斌;张缤;;新型U型梁与普通组合梁受弯性能对比[J];低温建筑技术;2017年03期
6 杨帆;盛冬发;徐国林;;考虑损伤不同模量组合梁的纯弯曲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7年03期
7 周期石;焦姣;张大付;;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桁架组合梁非线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8 宋明明;徐利平;;斜拉桥新型半封闭组合梁全桥剪力滞效应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李巍峰;;考虑剪切滑移效应的组合梁等效刚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贾连光;李庆文;张曰果;;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旭东;周爱国;潘仁胜;李积泉;曹君辉;;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梁与传统钢梁及组合梁的对比分析[A];2013年二省二区大型桥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变形计算[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5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6 赵欣;吴迈;;框架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8 毛学明;万臻;赵人达;;预弯组合梁的剪力连接件设计[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风华;;新型组合梁的实用计算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10 刘锦伟;臧增运;侯和涛;曲冰;;可循环使用全装配式组合梁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A];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6届(ISSF-2018)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刘学平 记者 王媛;组合梁省钢省钱[N];哈尔滨日报;2011年
3 吴勇;改良一次工艺 提升十倍工效[N];中国石化报;2013年
4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5 ;预应力钢——混疑土组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N];湖南日报;2004年
6 特约记者 阎丽宏 通讯员 潘利平;文化的跨越[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由航天航空学院郑泉水教授、黄克智院士完成 由材料系黄勇教授等完成 由计算机系张尧学教授等完成 由精仪系殷纯永教授与天津大学叶声华院士等合作完成 由航天航空学院过增元院士等与山东大学合作完成 由精仪系、精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副研究员裴京等完成 由土木系聂国教授等与中南大学合作完成;我校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获奖项目简介[N];新清华;2005年
8 王丽辉 林凤斌;石家庄对市区桥梁进行全面普查[N];河北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卫宏 沈楠;中国亚运金牌突破1000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杰;组合梁及空腹板的抗冲击性能[D];贵州大学;2018年
2 何光辉;基于高阶梁理论的双层组合梁动静力响应分析[D];上海大学;2015年
3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蒋翔;耐火钢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贾布裕;组合梁斜拉桥的可靠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韩春秀;钢—混凝土组合梁徐变和收缩效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10 李法雄;组合梁斜拉桥空间受力行为及时变效应[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利;蜂窝组合梁及蜂窝钢框架抗火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
2 祝松伟;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李耀宗;FRP型材—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张曙光;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参数优化[D];绍兴文理学院;2019年
5 白文魁;冷弯薄壁钢—重组竹箱型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6 茆楠;高强钢筋增强ECC-RC组合梁的受弯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7 祝庭;劲性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结构节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8 闫林林;基于某模块化输煤栈桥的装配式组合梁板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9 周翔;体外预应力的无支撑钢板—砖砌体组合梁试验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年
10 赵新胜;嵌固角钢钢板-砖砌体组合梁力学特性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6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0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