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绿色建筑需求的室外区域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8:51
【摘要】:近年来,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构建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能够最大限度节流环保、削减污染,为用户创造健康、高效、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建筑物。建筑室外环境的好坏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营造舒适、健康、安全、怡人的室外生活环境尤为重要,建筑室外环境的建设应当尽量做到趋利避害,给人们提供更为愉悦宜人的空间环境,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本研究基于绿色建筑的要求,综合分析与研究住宅建筑室外风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以及用户舒适度。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研究建筑室外主导风向角下的风速以及风压差,根据其大小来判定风环境的好坏;利用声级的大小来判断室外声环境的优劣,探究室外区域声环境的分布规律;分析在室外光照影响下的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作用;根据计算得到的各热工参数,对室外热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实测,将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得到了不同时间段的室外区域风速、噪声、光照以及温湿度的分布情况,分析室外环境的影响因素,初步了解住宅建筑的室外环境现状,并根据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室外热舒适度进行了问卷调查,极少部分的住户表示不能接受,大多数住户对其主观满意度良好,说明该区域室外热环境适宜进行户外活动。将数值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5%,数值模拟与实测有较好的吻合度,说明该方法科学可行。对室外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不同工况下建筑室外环境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室外环境的影响因素,评价其对于人体的影响情况,根据最后的结果提出改善策略。结果表明:室外风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的模拟结果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可作适当的改善措施,使其为住户提供更为舒适的住宅室外环境;室外热环境的热岛强度较高,应采取相关的改进措施,在建筑整体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可尽量多种植树木,为室外场地建造遮阳物,扩大绿化和水域面积,从而改善室外热环境,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住宅建筑室外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建筑能耗和使用者的生活环境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基于绿色建筑需求的室外区域环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措施,为提高建筑节能率和增加人体舒适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图文】:

分布图,风速频率,分布图,室外环境


2 绿色建筑室外环境理论建筑环境是在人工围合下的一种微环境,可以是全围合的,也可以是半围合状态前提条件是能满足用户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空间内营造健康、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居环境,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于人体的健康都很重要,本文重研究建筑室外环境,,建筑室外环境对于居住者的正常生活和建筑能耗有重要的影响[72.1 室外风环境2.1.1 风环境定义风环境(Wind Engineering)是重要的气候因子,是室外自然风在受到城市建筑和地形地貌的作用后所产生的风场。描述风速和风向的分布情况常用风玫瑰图表示,玫瑰图有风速频率分布图(图 2.1)和风向频率分布图(图 2.2)。

分布图,风向频率,分布图,室外环境


2 绿色建筑室外环境理论建筑环境是在人工围合下的一种微环境,可以是全围合的,也可以是半围合状态前提条件是能满足用户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空间内营造健康、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居环境,包括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于人体的健康都很重要,本文重研究建筑室外环境,建筑室外环境对于居住者的正常生活和建筑能耗有重要的影响[72.1 室外风环境2.1.1 风环境定义风环境(Wind Engineering)是重要的气候因子,是室外自然风在受到城市建筑和地形地貌的作用后所产生的风场。描述风速和风向的分布情况常用风玫瑰图表示,玫瑰图有风速频率分布图(图 2.1)和风向频率分布图(图 2.2)。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2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福意;;智慧让区域之花绽放——区域环境创设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01期

2 陈锦文;;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区域环境政策绩效提升的路径探索[J];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27期

3 吴贤静;;区域环境风险的法律规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11期

4 王超锋;;我国区域环境执法的模式探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5 谭杏芝;;让孩子在区域中快乐游戏、有效学习——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7期

6 王玲;;浅谈幼儿园区域环境幼教中材料的创设与应用[J];甘肃教育;2006年08期

7 舒伟;薛国忠;陈勇;王晓奥;戚雁俊;;跨区域环境风险政企联动应急机制的研究——以上海石化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8 杨小林;赵晔;李义玲;;基于情景分析的中原经济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战略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年07期

9 费广胜;王恒齐;;环境治理语境下区域环境政策衔接与协调途径的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10 渠雅君;;跨区域环境监管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薇;张世秋;邹文博;;区域环境管理机制:国际经验与借鉴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张云;;论跨区域环境成本补偿机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钟卫红;;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合作:现状、挑战及建议[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4 许奇;;改善区域环境 建设宜居宣武[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5 成荣荣;;论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重要性[A];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8年

6 解然;;亚太地区环境领域优先议题与区域环境合作趋势分析[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6年

7 马小玲;;应用产权理论推进粤港区域环境、自然资源制度创新[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戈华清;;论我国跨行政区域环境监管机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孙学军;;京津冀环保合作(一体化)途径分析及建议[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凌;鲁勇睿;;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环境法规冲突与协调——以长三角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周毅辉 徐理宾 李丹;集聚区打好四边区域环境建设攻坚战[N];衢州日报;2019年

2 记者 李慧来;我市启动建设美丽乡村整治重点区域环境乱象“百日攻坚专项行动”[N];鄂尔多斯日报;2019年

3 沙宏伟;“小平台”兼容“大网格” 促进区域环境大提升[N];淄博日报;2019年

4 记者 白杨;全市建设美丽乡村整治重点区域环境乱象“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专题会议召开[N];鄂尔多斯日报;2020年

5 记者 孔令泉 陈真亮;长三角区域环境法治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年

6 记者 洪雨成;高质量打好“三改一拆”组合拳 全力推动区域环境综合提升[N];台州日报;2018年

7 记者 王彬;提升站区形象 擦亮城市窗口 改善济南火车站及周边区域环境[N];济南日报;2019年

8 记者 李成;东营市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誓师大会召开[N];东营日报;2019年

9 司晓慧;烟台攻坚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N];中国环境报;2019年

10 撰稿 李秀薇 张玉玲 王媛;净化火车站区域环境 打造长春“第一窗口”[N];长春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游德才;区域一体化对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郭文;基于环境规制、空间经济学视角的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李佳佳;城镇化、制度安排与区域环境污染[D];湖南大学;2017年

5 李雪松;东北亚区域环境跨界污染的合作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黄昌朝;日本东亚环境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马书明;化工石化区域环境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价方法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钱淼;农村合作经济形态演进及其对农村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添添;基于绿色建筑需求的室外区域环境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

2 伏书琦;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段兰兰;从儿童视角审视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桂吟;我国区域环境合作治理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5 何陈念;区域环境下资本结构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绩效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6 王晓萍;跨区域环境资源案件诉讼管辖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7 贾鸿岩;区域环境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8 谭炜懿;完善跨区域环境污染协作性治理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杨涛;中国区域环境督查机构职权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0 柯心;跨区域环境行政协调机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0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