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碳化试验与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3:49
【摘要】:本文以正交试验为基础,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方案,经过大量的预试验,确定了适合了本试验研究的配合比,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了陶粒、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玻化微珠和粉煤灰配制出新型的自保温混凝土一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将陶粒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定为试验因素,分别设置三种因素的不同水平变量,然后将养护完全的九个正交试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进行导热系数值分析并挑选部分试验组进行了碳化试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佳的配合比,通过抗压强度值分析和劈裂抗拉强度分析,确定本试验选用的混凝土符合强度要求。通过对导热系数值进行分析得出,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较素混凝土导热系数值有明显的下降,素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值0.4515W/(m·k),而正交试验组中的最低值为0.1642W/(m-k),导热系数值相较于素混凝土下降了63.63%,本试验组的保温效果最佳,其中各因素的掺量为:陶粒15%,玄武岩纤维3%。,聚丙烯纤维20≌;通过极差方差分析得出三种因素对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值产生的影响大小为:陶粒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得出,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素混凝土均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均满足承重混凝土的使用要求;通过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分析得出:各试验组的抗拉强度值均较素混凝土有明显的提升;经过极差方差分析得出三种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影响大小为:陶粒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它们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值的影响大小为:陶粒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其中陶粒对混凝土抗拉强度起着削减作用,纤维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起着增强作用。本试验挑选了部分正交试验组进行了快速碳化试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正交试验组试块在各个龄期的碳化深度值均低于素混凝土,表明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强于一般的素混凝土;通过Spss软件研究了试验组的碳化深度值与龄期的关系图,通过软件拟合发现:各组的回归曲线均符合Z=AtB的经验公式。图42表18参66
【图文】:

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碳化试验与力学性能研究


图1技术路线图逡逑Figure邋1邋Technology邋Roadmap逡逑

玄武岩—聚丙烯纤维保温混凝土碳化试验与力学性能研究


图2复合硅酸盐水泥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兵兵;贺晶晶;王学志;郑淑文;;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冻性试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2期

2 付其;马芹永;朱迎;;钢渣粉和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压拉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33期

3 姚文;马跃锋;李杰;安虎;李盼盼;王荣;;腐蚀环境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4 王钧;郭大鹏;马跃;;玄武岩纤维混凝土与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与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5 陈峰;陈欣;;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正交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林鹏;蔡禧;;低强度等级商品混凝土的碳化寿命预测[J];硅酸盐通报;2014年01期

7 元成方;高丹盈;赵毅;;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高温后的碳化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3年12期

8 徐飞;陈正;莫林;;混凝土碳化试验与碳化深度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J];工程与试验;2013年04期

9 王海良;袁磊;宋浩;;短切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3年S2期

10 于俊超;赵庆新;李迎华;魏会林;李扬;;聚丙烯粗纤维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力斌;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2 杨军;玄武岩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3 苏青青;玄武岩纤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2年

4 都少聪;混凝土连续无损碳化试验研究及碳化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林;玻化微珠陶粒保温承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研究与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东升;高性能混凝土碳化特性及相关性能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1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11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