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三轴条件下岩石加卸载力学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
【图文】:
巷道、隧道等工程大规模涌现[5]。随着而来的是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如巷道严重变形(图1-1a)、隧道涌水[6](图 1-1b)等地下工程岩体灾害总体呈X椉忧魇芠7],这直接影响了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与经济效益,甚至对支护造成严重破坏[8],危及人身安全(图 1-1c)。图 1-1 典型地下工程灾害Figure 1-1 Typical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isasters地下工程岩体之所以发生变形、破坏等灾害[9],其本质原因是开挖活动破坏了原岩的原始应力平衡[10],,岩体的力学行为与开挖过程等密切相关。巷道等地下工程岩体未开挖之前往往处于三向原岩应力状态,开挖过程打破了原始的应力平衡状态,导致围岩三维应力场重新分布[11,12]。在此过程中,巷道围岩经历了加载、卸载、复合加卸载等复杂的应力过程[13,14],而且围岩内部不同位置岩石应力路径各不相同[15],导致实际工程岩体应力路径呈复杂多样化。由于岩体并非纯弹性材料[16]
为了研究开挖等引起的三维应力演化路径下的巷道围岩力学行为、破裂演化过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室内三轴试验,主要集中在常规三轴加、卸载应力路径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20]。然而由于常规三轴试验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并不能代表岩石实际所受到的一般的应力状态(1 ≠2 ≠3 ),这与实际巷道围岩应力演化特点明显不符[21,22],显然常规三轴岩石力学试验很难呈现和表征工程实际开挖引起的围岩力学行为与破裂特征[23]。实际巷道等地下空间工程中原岩应力场一般为1 >2 >3 (真三轴应力状态),巷道开挖后,其围岩经历了三个轴向应力分量相互独立的动态变化[24],并受到各向异性应力场[25]作用(图 1-2a),导致围岩逐渐破裂从而引发岩体动力灾害。图 1-2 展示了 Mine-by 试验隧道开挖过程中巷道围岩由于三维各向异性应力场动态变化而造成的破裂特征,图 1-2b 可以看出巷道围压表面发生了剥落破坏[26],且岩石表现为“洋葱状”分层破裂[27],如图 1-2c 所示。显然基于岩石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的力学试验研究,能更准确的模拟巷道开挖造成的岩石真实三维应力状态变化,进而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岩石的力学与破裂行为,揭示实际地下工程岩体破坏机理[28]。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和平;高峰;鞠杨;;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2 李地元;谢涛;李夕兵;王涛;;Mogi-Coulomb强度准则应用于岩石三轴卸荷破坏试验的研究[J];科技导报;2015年19期
3 杜坤;李夕兵;董陇军;陶明;周健;;复杂预应力路径和异源动力扰动下岩石破裂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4 王凯;郑吉玉;朱奎胜;;两种应力路径下无烟煤的变形破坏特征及能量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5 彭俊;蔡明;荣冠;周创兵;赵星光;;裂纹闭合应力及其岩石微裂纹损伤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6 郭清露;荣冠;姚孟迪;程龙;杨洁;彭俊;;大理岩热损伤声发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7 尹光志;李铭辉;许江;王维忠;李文璞;李星;宋真龙;邓博知;;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8 何浩宇;石露;李小春;白冰;;基于新型茂木式试验机的真三轴试验及加载边界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9 周辉;孟凡震;张传庆;杨凡杰;卢景景;;硬岩应力 应变门槛值特点及产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10 王蒙;朱哲明;冯若琪;;真三轴加卸载条件下巷道周边裂隙岩体变形破坏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焦建康;动载扰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机制及控制技术[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8年
2 蒋邦友;深部复合地层隧道TBM施工岩爆孕育及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3 刘俊;高应力高水压下砂岩加卸荷力学特性及其对深埋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4 唐彬;煤矿深部巷道TBM施工围岩稳定性与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徐婕;煤矿深部砂岩卸荷特性及岩爆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6 李志鹏;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硬岩EDZ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7 杜坤;真三轴卸载下深部岩体破裂特性及诱发型岩爆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张后全;岩石厚壁圆筒高压卸载环状劈裂及其相关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荣浩宇;不同应力路径下深部岩石卸荷力学特性真三轴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2 肖天博;真三轴条件下岩石破坏过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3 李涛;不同应力路径下粉砂岩力学特性及卸荷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闫小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年
5 马金杰;公路短时交通流优化组合预测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檀远远;复杂构造带回采巷道松动圈确定与支护对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2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1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