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岩石破裂过程渗流特性的数值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0-04-08 00:03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程尺度岩体渗透特性研究的重要性愈发提高。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直至损伤破裂的过程伴随极其复杂的力学行为。一方面,由于岩石材料自身存在细观尺度的缺陷,导致了材料非线性,不同岩样的试验曲线和材料参数极其离散;另一方面,岩体通常是由大量不连续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复杂裂隙网络体系,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了岩体的力学特征。与此同时,工程岩体又通常赋存于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等共同形成并相互作用的地质环境中,围岩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尤其在开挖卸荷过程中一旦围岩发生损伤破裂,伴随着裂隙的发育,积蓄的应变能以声发射形式向外耗散,应力场不断转移,渗流通路不断改变,导致渗流场动态变化;渗流场的改变又进一步影响应力场的分布,在应力-渗流相互作用下,共同决定了岩体的破裂形式和渗流通道的发育形态。本文的研究完成了以下主要内容:(1)根据损伤力学和统计强度理论,对现有真实破坏分析方法RFPA(RealisticFailure Process Analysis)进行扩展细化,建立能够完整反应岩石损伤-渗透-能量耗散的全路径破坏分析方法。分别对弹性、损伤、接触、分离状态的单元扩展出完整的荷载-损伤路径,并结合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将其推广到三维形式。较为成功的描述了岩石不同的破裂形态、裂隙反复张开闭合、裂隙面以及破裂块体之间相互咬合、相互锁定、再次破碎等复杂的力学行为。(2)建立了损伤过程渗流模型。充分考虑单元损伤历史和当前应力-应变水平对渗透性的综合影响;针对单元损伤的各个阶段,给出统一、连续的渗流模型表述。精细的模拟了渗流条件下岩体的损伤发育、裂隙开闭、声发射前兆、渗流通道的发育与改变、应力-渗流场耦合作用下诱导的裂隙转向等现象。(3)在唐春安提出的RFPA方法和以往研究者卓越成果的基础之上,引入现代软件设计方法,借鉴现有成熟CAE工程软件的设计开发思路,从底层开始全新开发了岩体工程分析系统REAS(Rock Engineering Analysis System)。以C#语言为主开发了用户交互界面;使用跨平台图形库OpenGL开发了高性能的图形可视化系统;采用C++和Fortran开发了网格的剖分、计算和分析程序,并自行设计了脚本语言对逻辑关系进行控制。(4)讨论了节理岩体宏观渗透性的尺度效应。基于DFN(DiscreteFractureNetwork)方法生成节理裂隙网络来表征岩体随机缺陷,获得了不同尺度下岩体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手段再现并解释了渗流的方向性和随机性与尺度效应的关系,比较了材料强度和渗透性对样本尺度的敏感性,并给出了数值计算中渗透性参数换算的修正公式。本文还讨论了围压水平、三轴荷载、节理密度、各向异性渗流等因素对渗透性尺度效应的影响,并尝试解释引发渗透性尺度效应的内在机理,总结出影响岩体渗透性尺度效应的关键因素。(5)分别讨论了完整脆性岩块与节理岩体在破裂过程中的渗透性曲线与能量耗散规律。数值试验表明,岩块压裂后渗透性的激增、能量释放高峰与峰值荷载几乎同步;而节理岩体往往在峰后数倍峰值应变处才形成完全贯穿岩体的渗流通道。将声发射激增作为渗透性突跳前兆,从机理上验证了微震监测预防突水事故的有效性。(6)以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为背景建立数值仿真模型,探讨了隧道开挖穿越断层破裂带过程中围岩损伤、渗流通道发育以及微震前兆之间的联系。对超前钻孔探水、地层注浆加固以及注浆堵水效果评价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施工,并与工程实例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图文】:

锦屏,隧道洞口,山体滑坡,四川


r^;-邋mm逡逑霾逡逑(a)逦(b)逡逑图1.2在2016年9月中国浙江丽水滑坡前后图像对比[8]逡逑Fig邋1.2邋The邋Sucun邋rockslide邋in邋Chine邋in邋September邋2016.邋Illustration邋showing邋before逡逑and邋after邋imagery邋of邋the邋landslide.逡逑*作者在参与的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大隧道岩爆灾害的微震监测预警工作期间,亦逡逑经历过降雨诱发的边坡滑坡事故。2009年7月9日,历经一昼夜的降雨,位于西昌逡逑和锦屏之间的一处公路隧道口处发生滑坡。作者当时正在隧道内,图1.3为从隧道逡逑内部向外拍摄,可见隧道口己经被部分掩埋。逡逑?:k逡逑图1.3隧道洞口的山体滑坡(摄于四川,锦屏)逡逑Fig邋1.3邋Landslides邋in邋tunnel邋entrance邋(China,,邋Sichuan,邋Jinping)逡逑-3-逡逑

模型图,黏结,模型


PFC方法假设材料的微观结构在统计学上模拟为不同直径的圆形固体颗粒,相邻颗逡逑粒间被赋予法向刚度和剪切刚度以及摩擦系数,通过接触黏结和平行黏结传递相互作用逡逑(图1.5)逦接触黏结不能传递力矩,当法向或切向应力分别超过对应的接触黏结强度逡逑时,接触黏结破坏;平行黏结可传递力和力矩,当法向或切向应力超过对应的平行黏结逡逑强度时,平行黏结破坏,分别产生张拉型微裂纹或剪切型微裂纹。这样的岩石颗粒模型逡逑通常也被称为邋BPM邋模型(Bonded-Particle邋Model)[27]。逡逑,—I—逡逑!邋F邋F邋.?丨-<逦^?逡逑[+UB'逦F^:邋bond邋strength邋°^G£)逡逑、W :7邋ss邋¥逡逑g逦b邋f/i:邋displacement逡逑(a)颗粒之间的法向刚度、剪切刚度示意图(b)PFC剪切和拉伸时的本构模型逡逑图1.5邋PFC中的黏结模型[26]逡逑Fig邋1.5邋The邋parallel邋bond邋model邋implemented邋in邋PFC.逡逑但传统的PFC方法仍然存在的若干问题,如:逡逑*通过模拟岩石无侧限压缩实验获取的抗压强度,以及模拟间接拉伸实验获取的逡逑抗拉强度,其比值显著偏离物理实验结果[28]。逡逑*仅仅依靠圆形或球形颗粒的无法完全模拟硬岩破裂的复杂形态,也难以模拟破逡逑裂块体之间相互咬合锁定等复杂的力学行为[28]。逡逑为了克服这些限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ooya Hamdi;Doug Stead;Davide Elmo;;Characterizing the influence of stress-induced microcracks on the laboratory strength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brittle rocks using a 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micro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FDEM-μDFN approach[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6期

2 Chun’an Tang;Lianchong Li;Nuwen Xu;Ke Ma;;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high-steep rock slopes in hydropower engineering[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5期

3 Jianjun Ma;;Review of permeability evolution model for fractured porous media[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5年03期

4 Qi Zhao;Andrea Lisjak;Omid Mahabadi;Qinya Liu;Giovanni Grasselli;;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associated microseismicity using finite-discrete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年06期

5 T.Lukas;G.G.Schiava D'Albano;A.Munjiza;;Space decomposition based parallelization solutions for the combined finitee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n 2D[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年06期

6 马若飞;;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7 A.Lisjak;G.Grasselli;;A review of discrete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fracturing processes in discontinuous rock masse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年04期

8 佘诗刚;林鹏;;中国岩石工程若干进展与挑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9 陶小虎;赵坚;陈孝兵;甘磊;邱莉婷;;岩溶含水层水流模型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年02期

10 孟国涛;方丹;李良权;黄可;江亚丽;;含优势断续节理组的工程岩体等效遍布节理模型强度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永宽;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向霞;各向异性软岩的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8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18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