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历史建筑砖改良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14:01
【摘要】:古建筑作为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历史建筑物多由砖砌筑而成,由于砖内部存在大量微小连通的孔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导致砖墙极易出现粉化、泛碱等不良现象。致使这些辉煌的历史古迹正在迅速的消失着,或者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迫切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本文以古城开封墙体粉化脱落现象为研究背景,提出利用真空预压方式对砖渗入有机硅防水剂进行改良的方法,所用防水剂浓度分别为0%、1%、2%、3%,通过毛细吸水试验、耐酸碱性试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改良试样的水理性质、耐久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内部形态变化,揭示有机硅防水剂改良历史建筑砖的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砖进行毛细吸水试验,验证了砖改良方法的有效性。试样5h内的平均吸水率随着防水剂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经浓度1%防水剂改良后试样吸水率与改良前相差不大,防水剂浓度3%相较改良前吸水率能降低4.61%;改良后试样内部结构密实度和防水性均有所提升,经浓度3%防水剂改良后试样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水珠落上呈现荷叶滚落现象,有效改善了试样耐水性。(2)通过对砖进行酸碱侵蚀试验,研究了砖改良后的耐久性。改良后试样耐酸碱性能明显提高,外观形貌完整,未出现明显破坏,吸水性降低,质量增长率下降,抗压强度得到有效提升,最大损失率仅为8.47%,试样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和强度。(3)通过对砖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砖改良后的抗冻性。改良后试样仍能保持良好的形貌,较低吸水性和质量增长率,且抗压强度有所提升,经浓度3%防水剂改良后抗压强度损失率仅为8.26%,依然保持较高强度,表现出良好的抗冻性。(4)通过扫描电镜对砖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有机硅防水剂改良后试样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骨架颗粒间孔隙减少,结构更加致密。这是由于有机硅分子经过水解、缩聚、凝胶作用吸附于试样内部孔隙中,形成防水膜,增强试样防水性和力学性能,使得试样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有机硅防水剂能够改变砖块内部微观结构,减少内部孔隙,增加骨架颗粒间的密实度,形成的防水膜可以提高表面张力的疏水特性,进而有效提高砖的耐水,耐酸碱侵蚀,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3%浓度的有机硅防水剂能够有效抵挡毛细水、酸碱溶液侵蚀和冻融循环破坏,研究结果为中原地区古建筑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图文】:

墙体,泛碱,对孔,液态水


、墙体“泛碱”、起翘和剥落等多种劣变状况,如图 1-1 和图 1-2所示。图1-1 被破坏的墙体 图1-2 墙体泛碱古建筑墙体由砖材料组成,内部分布着大量彼此连通的毛细孔,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当外界水分对墙体侵蚀时,就会通过毛细作用进入墙体内部,当砖材料吸水饱和后,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孔隙内的液态水就会结晶凝固,体积膨胀,对孔隙壁产生附加压力,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对孔隙壁的破坏逐渐加深,最终造成孔隙壁的破裂,随着温度的上升,孔隙内的固态冰又转化成液态水,此时对孔隙壁的压力慢慢消失,平衡应力被打破。经过长年累月的反复循环,墙体材料逐渐变得疏松,对颗粒物质的固结作用逐渐丧失,从而产生墙体?

墙体,泛碱,古建筑,吸水性


、墙体“泛碱”、起翘和剥落等多种劣变状况,如图 1-1 和图 1-2所示。图1-1 被破坏的墙体 图1-2 墙体泛碱古建筑墙体由砖材料组成,内部分布着大量彼此连通的毛细孔,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当外界水分对墙体侵蚀时,就会通过毛细作用进入墙体内部,,当砖材料吸水饱和后,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孔隙内的液态水就会结晶凝固,体积膨胀,对孔隙壁产生附加压力,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大,对孔隙壁的破坏逐渐加深,最终造成孔隙壁的破裂,随着温度的上升,孔隙内的固态冰又转化成液态水,此时对孔隙壁的压力慢慢消失,平衡应力被打破。经过长年累月的反复循环,墙体材料逐渐变得疏松,对颗粒物质的固结作用逐渐丧失,从而产生墙体的粉化脱落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涛;李玉虎;张译丹;杜德新;;西安明城墙砖石表面风化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莫娜;黄纳;;中国三大古建筑的考察与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杨新;;中国古建筑维修保护价值观[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4 季文媚;牛婷婷;;徽州古建筑保护模式及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14年05期

5 宦文娟;张云升;刘国建;赵鹏;;冻融环境下黏土红砖的性能劣化规律与微结构演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永辉;谢华荣;王建国;李新建;吴锦绣;;苏州吴江近现代青砖等温吸湿性能实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杨宇峤;霍小平;鱼晓惠;;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以柏林地区两座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张金风;;文物保护中化学加固材料特性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顾方哲;;欧洲古建筑保护体系的形成与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冯楠;王蕙贞;王肃;宋迪生;朱泓;;西安城墙“泛碱”病害分析及保护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春一;郭奕含;高连玉;;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抗冻性能试验研究[A];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第48卷增刊[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然;;文物保护的“价值导向”探讨[N];中国文物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晖;古民居易地搬迁集中展陈再利用规划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2016年

2 雷小娟;黄河淤泥烧结多孔砖耐久性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3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23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