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建成区平面形态和地理信息整合的襄汾县丁村聚落空间量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7 23:42
【摘要】:乡村聚落源自建筑单体的集聚,在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下孕育,是认知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襄汾县的丁村聚落拥有着“丁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丁村民居”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方汉民族的典型聚落代表。而在既往的丁村聚落研究中,微观维度的建筑单体研究更多,中观和宏观维度的研究极少,更鲜有对聚落空间形态的量化分析。基于此,本文以丁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考察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平面图形量化和的地理信息整合分析方法,结合ArcGIS软件平台,分别从中观和宏观两个维度研究丁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结构,填补对丁村所在的襄汾县的内聚落规模、密度、分布方向和分布模式的宏观维度认知,并通过对丁村聚落1977年和2018年的边界与形状、空间与结构、建筑与秩序的中观维度对比认知,期望从中探索出两个维度下针对聚落属性的科学理性的空间认知量化方法。论文第一部分讨论了丁村聚落1977年和2018年建成区平面形态的边界与形状、空间与结构以及建筑与秩序的变化与特点,综合运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计算机图形学等理论与方法,分析其所对应的加权平均指数、分形维数和综合紊乱指数数据,探索中观维度对丁村聚落新的空间认知,以期对其保护和发展起到借鉴作用。论文第二部分讨论了丁村所在的襄汾县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的整合,本文分别从聚落规模、聚落密度、聚落分布方向和聚落分布模式等角度探讨襄汾县共同体中聚落的属性特点,分析了其空间自相关指数、平均最邻近指数及核密度指数,以及聚落空间格局的影响因子,探索宏观维度对丁村聚落新的空间认知,以期从宏观角度更准确认知丁村聚落的相关问题。综上,本文从中观和宏观维度出发对丁村聚落空间进行研究,希望在传统微观维度的定性研究方法之外,运用平面形态和地理信息整合的量化分析方法提供更加具体精准的空间形态描述,并探讨聚落形态空间的内在机制,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量化分析方法,对更加深入认知聚落起到推进作用,并希望本研究能对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有所借鉴。
【图文】:

丁村,聚落,周边环境,来源


丁村东侧是太岳山脉的塔儿山,南侧是高于台地的土岗,,西侧隔着汾河是山脉的姑射山,北侧是^u阔平展的农耕地带,中间是汾河谷槽。整个地势的面呈梯形状,东西高中间低形成了河谷盆地,汾河从襄汾县中部流过,县域程长约52.邋5千米,是历史上“金襄陵、银太平”的膏腴之地[76](图1-2)。逡逑丁村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的总气候特征是:春季时干燥多风,时炎热多雨,秋季时温和凉爽,冬季时寒冷少雪,平均气温是12.邋4°C,最冷、逡逑月平均气温分别是_3°C和25.邋7°C,温差极大。全年的平均降水量为546.邋6mm,逡逑个季节的平均降水量差异较大,夏秋两季降水量最多。全县主导风向为正南南风,春季则西北风为主,平均无霜期为186.邋3天5。逡逑以上资料整理自襄汾县志编撰委员会编:《襄汾县志》逡逑11逡逑

丁村,襄汾县,传统村落,聚落形态


70年代前后,村民在村子东北角和西侧陆陆续续建造了大量房屋,这些房子风格逡逑仿古,与历史建筑较为契合;90年代前后,村子东南角也陆续建造了房屋,多为逡逑瓷砖饰面的现代建筑,形成了现在丁村聚落的基本形态(图1-3)。逡逑1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208;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琪;;浅谈丁村民宅石柱础的装饰艺术[J];艺术教育;2015年12期

2 单勇兵;马晓冬;仇方道;高才驰;;基于GIS的徐州地区乡村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张阳;;丁村明清民居影壁装饰艺术浅析[J];艺术科技;2013年03期

4 浦欣成;王竹;高林;黄倩;;乡村聚落平面形态的方向性序量研究[J];建筑学报;2013年05期

5 何仁伟;陈国阶;刘邵权;郭仕利;刘运伟;;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6 沈尧;;以图论为背景的传统民居聚落外部空间量化分析的应用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1年12期

7 王传胜;孙贵艳;孙威;樊杰;;云南昭通市坡地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2期

8 冒亚龙;何镜堂;;分形建筑审美[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王静文;;传统聚落环境句法视域的人文透析[J];建筑学报;2010年S1期

10 董娅娜;;山西丁村明清民居木雕文化[J];山西建筑;201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贺楠;中国古代农村聚落区域分布与形态变迁规律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一帆;传统乡村聚落平面边界形态的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李洁莹;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川渝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3 王嘉睿;基于分形理论的川渝山地聚落空间形态解析[D];重庆大学;2017年

4 张延安;建筑类型学下闽南古厝民居二维空间量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5 金通;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邢晶晶;基于延续性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双双;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分形理论量化解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宋爽;中国传统聚落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周颖;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于雅琴;分形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1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31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