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多龄期下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7:05
【摘要】:随着废弃混凝土数量的急剧增长,随之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因此,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有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技术尚未成熟,所以有必要对再生混凝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众所周知,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骨架的强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中骨架的强度,同时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性能,本文在回顾了大量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概念,也就是用大粒径天然骨料和小粒径再生骨料混合配制再生混凝土。其中,再生骨料的粒径小于废旧混凝土中的母骨料的粒径,同时仅使用再生细骨料作为细骨料。为探讨新型再生混合骨料的材料性能和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规律,本文对混合再生骨料和不同养护龄期(3d~360d)的640组试块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混合再生骨料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其中大粒径天然骨料与总体粗骨料的质量比为0%~70%不等,研究了混合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吸水率等材料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天然骨料掺量的增加,混合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不断增大;吸水率和压碎指标不断减小,同时四组混合再生骨料的级配符合国家标准的级配要求。(2)新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混凝土水灰比分别取0.60、0.49、0.41和0.36,代表RAC的4个强度等级。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将强度发展曲线绘制成随龄期变化的曲线,并根据RAC的硬化机理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等级的RAC中,大粒径天然骨料的掺量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当水灰比为0.60和0.49时,大粒径天然骨料的掺量可以低于30%,当水灰比为0.41和0.36时,大粒径天然骨料掺量不应该低于50%。(3)新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强度预测。分析并提出了RAC在任意养护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预测公式可以对强度进行安全预测,误差在10%以内。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养护龄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把完成抗折强度试验后的试件切割成 960 个 100mm×100m×100m 立方体试块,一组3 个,分别用于 3d、7d、28d、 60d、90d、 150d、180d、 240d、 300d、 360d 养护龄期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测试以及劈裂抗拉强度的测试;制作 100mm×100mm×300mm 棱柱体试块 480 个,每个龄期 3 个,分别用于 3d、7d、28d、 60d、90d、 150d、180d、 240d、 300d、 360d 养护龄期时轴心抗压的测试。试验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破碎过程,原材料


2 试验原材料和原材料性质2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原材料性质.1 试验原材料(1)骨料:本试验选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科研废弃梁作为再生骨料的原生混凝土人工剔除钢筋,,通过颚式破碎机二次破碎而成,具体制备过程如图所示。(2)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 42.5R 和 52.5R。(3)水:生活饮用水。(4)减水剂:高效减水剂。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书贤;魏晓刚;王伟;路沙沙;麻凤海;;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结构;2014年14期

2 李晓克;郭琦;赵顺波;李广欣;苏延峰;;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陈宗平;徐金俊;郑华海;苏益声;薛建阳;李军涛;;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4 宋少民;孙永梅;;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J];商品混凝土;2009年03期

5 李跃峰;;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探讨[J];商品混凝土;2009年03期

6 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丁威;周永祥;;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01期

7 李云霞,李秋义,赵铁军;再生骨料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肖建庄,李佳彬;再生混凝土强度指标之间换算关系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磊;再生粗骨料性能评价及再生混凝土早期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张军;再生混凝土研究及再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8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38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b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