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高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6 11:43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高度的不断增长,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抗震问题由于未经强震检测,目前研究还不充分。本文针对一30层的型钢混凝土(SRC)框架-钢筋混凝土(RC)筒体结构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验证了纤维梁柱单元模型分析简支梁构件的可行性。建立SRC框架-RC筒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其中型钢混凝土框架柱采用纤维柱单元,型钢梁及剪力墙分别采用MIDAS/GEN软件中提供的三维梁单元和三维剪力墙宏观单元。通过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并对该典型计算模型的抗震性能水平及对应的极限状态进行划分,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不同性能状态的量化指标,进而确定其量化指标限值。通过PUSHOVER分析获得结构的能力谱曲线、地震需求谱曲线以及性能控制点,根据有限元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结构的易损性分析。通过改变混合结构外部SRC框架刚度及内部RC核心筒刚度,对9个混合结构模型进行易损性分析,建立不同刚度体系下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并将9个计算模型不同极限状态的超越概率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下,对比分析发现:结构各极限状态超越概率均随着结构刚度特征值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外部框架尺寸的改变相对核心筒剪力墙的改变对其刚度特征值影响较大,同时超越概率也发生较明显变化,结构整体趋于安全的概率增加较明显。再通过改变结构楼面活荷载达到改变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的目的,获得4个计算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并将4个计算模型不同极限状态的超越概率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结构在逐渐趋于危险的过程中,轴压比的影响对于结构易损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且随着轴压比的增加结构整体趋于安全的概率减小,趋于危险的概率增加,即其易损性逐渐增大。
【图文】:

有限元模型,十字型,字型,厚度


GL650×300×30×20(I 字型)Q235Q 厚度 700 C5010Z1 950×950 SRC(C50+Q235)配置十字型钢2×(550×300×30×20)Z2 650×650 SRC(C50+Q235)配置十字型钢2×(340×200×30×20)GL650×300×30×20(I 字型)Q235Q 厚度 600 C5030Z1 950×950 SRC(C40+Q235)配置十字型钢2×(550×300×30×20)Z2 650×650 SRC(C40+Q235)配置十字型钢2×(340×200×30×20)GL650×300×30×20(I 字型)Q235Q 厚度 400 C40

分割图,试验梁,纤维,单元


小纤维都的本构关系进行定进入非线性后平衡力将会随结构纤维截面的刚度。纤维不能对结构构件的剪切非线设。,不考虑剪切和扭转变形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影响的单轴应力-应变之间的非线几何线性小变形假设。梁截面划分为由若干个混凝越多越精细计算准确度就越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佳琪;马克俭;申波;;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盒式成束筒结构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5年07期

2 倪永军;李钊;杨娜;盛能军;;“站桥合一”式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简化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4年05期

3 赵慧玲;叶志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14年01期

4 宁明哲;李德建;邹振兴;李志勇;;基于易损性能分析的山店江大桥高墩抗震评估技术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张淑云;白国良;吝红育;;高层组合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推覆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6 聂建国;陶慕轩;;采用纤维梁单元分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震反应的原理[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0期

7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reation of a rich database of building performance[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0年10期

8 汪大绥;周建龙;;我国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发展与展望[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6期

9 张强;周德源;朱梦阳;朱立猛;;考虑剪切变形的RC结构梁柱单元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侯爽;郭安薪;李惠;欧进萍;;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Ⅰ:结构易损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新炜;李志山;李云贵;;基于ABAQUS纤维梁元的混凝土单轴滞回本构模型的开发与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阳冰;刘晶波;;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阳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与地震易损性分析[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鹏;静力弹塑性与非弹性需求谱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常泽民;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抗震可靠度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1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51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