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埋入式超声压电传感器的水泥基材料性能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当前主要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但在其使用周期内,受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及荷载的长期效应等因素影响,会导致结构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容易引发灾难性事故。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破坏预警具有极端重要性。超声检测作为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保证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在线检测。以往的超声监测多是基于纵波,但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当受损结构中有液体存在时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幅降低。横波靠介质的剪切弹性传播,流体不能传播横波,故能够克服纵波受液体影响这一缺点,对结构进行准确监测。且横波波速低,衰减小,用它来进行超声监测可以缩小监测盲区,增加监测距离。因此,开展横波监测技术的研究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制备了能够感知纵横波的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和感知纵波的PZT-5压电陶瓷片传感器,结合商用的横波传感器,测试制备的传感器的性能,并将传感器应用于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监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压电传感器的制备。以PZT压电陶瓷为功能体,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体,制备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和PZT-5压电陶瓷片传感器,并对两种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均在100 kHz~150 kHz之间,符合监测要求的频率;激励频率设为100 kHz时接收波幅值最高,是最佳监测频率;传感器经屏蔽处理后产生的波波形清晰,首波明显,适用于信号监测。(2)测试两种传感器的收发特性及产生波的类型。超声标准测试中,纵波通过标定棒的时间是21μs。试验中,PZT-5压电陶瓷片传感器用凡士林直接耦合于超声标定棒两端,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加压后经多层铜箔屏蔽后耦合于超声标定棒两端,测试波传播时间,根据纵横波速比判断波的类型。结果表明:PZT-5压电陶瓷片传感器可以产生纵波,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可以产生横波,且收发性能良好,可用于超声监测。(3)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监测。试验分为两部分,首先,将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PZT-5压电陶瓷片传感器和商用横波传感器埋于水泥浆内部,监测水化过程。结果表明:三种传感器都可较好的监测水泥水化过程,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能同时接收到纵横波,且纵横波分离明显。其次,将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PZT-5压电陶瓷片传感器埋入混凝土试块内部,对混凝土试块泡水饱和前后、混凝土裂缝充水前后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纵波传播受水的影响较大,损伤监测结果不准确,而横波基本不受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高。综上,2-2型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可用于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监测,且有液体存在时横波对混凝土损伤的监测更具优势。
【图文】:

超声技术,超声传感器,超声波检测,无损检测


图 1.1 超声波检测工程实例在基于超声技术的无损检测过程中,超声传感器是使用的最核心部件。目前市面上用的超声传感器一般有金属材料或塑料外壳封装,当使用这种有外壳包裹的传感器贴在结构表面进行检测时,检测结果容易受环境温度、粘贴层厚度、人为因素等影响;把传感器埋入混凝土结构内部检测,则容易出现成本高、与混凝土结构相容性差等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受及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同时,现在常用的传感器多为基于厚度动模态的压电式传感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适于接收纵波,而抑制横波的接收。但当凝土损伤部位有水或夹杂泥浆等物质时,纵波能够通过裂缝中的内含物直接传播,监结构的准确性大幅降低。由于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此时横波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远高于纵波。相比纵波,横波波速低,衰减小,用横波进行超声监测,可以缩小监测区,增加监测距离[17]。基于横波监测技术的超声无损检测将是未来混凝土结构检测的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制备一种能够感知纵横波的可埋入式压电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水

压电复合材料


基于埋入式超声压电传感器的水泥基材料性能监测研究连接模式。压电陶瓷与外加电场方向垂直时为串联模式,与外加电场方向平行时为并模式[26-27]。2-2 型压电复合材料具有一般压电材料不具有的许多优点,例如具有良好柔顺性和力学性能,可塑性好,机械加工性能得到提高,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形状聚合物的加入使 2-2 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声阻抗降低,易于与低声阻抗的结构物行匹配;压电、介电、机电耦合性能得提高[28],制备的传感器的灵敏度更高,应用更泛。以下学者的研究对我们了解 2-2 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洋;王述银;殷海波;何真;;碱对水泥基材料水化及水化产物的影响研究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年01期

2 刘致远;王振地;王玲;赵霞;;3D打印水泥基材料工作性分析与表征[J];低温建筑技术;2018年06期

3 刘晓瑜;杨立荣;宋扬;;3D打印建筑用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4 宋军伟;王露;刘数华;朱街禄;欧阳勇;田浩帆;;石灰石粉在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J];硅酸盐通报;2016年12期

5 李文川;刘长海;;聚合物水泥基材料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7年07期

6 杨帆;李九苏;赵明博;张毅;;高强水泥基材料的配制及性能[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7 原心红;;三相复合水泥基太阳能储能材料制备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8 肖佳;吴婷;郭明磊;;白云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活性研究[J];混凝土;2016年08期

9 谢三山;杨蓉;盛传新;;水泥基材料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初探[J];艺术品鉴;2019年17期

10 李中华;苏超;郑铎;杨金良;;干湿循环和盐类耦合对水泥基材料的侵蚀[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林;范雪强;沈杰杰;张磊;巫美强;刘数华;;毒死蜱原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研究[A];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C];2019年

2 侯鹏坤;李冉;程新;;硅基杂化材料对表层水泥基材料的处理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3 张建亮;王伟;李华;王瑞;王文彬;田倩;;水泥基材料孔溶液压取装置及试验方法[A];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C];2015年

4 袁政成;蒋正武;;水泥基材料裂缝自愈合研究进展评述[A];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暨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5 吴中伟;;特高强纤维水泥基材料[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6 于利刚;余其俊;刘岚;;杂化改性废橡胶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作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阚晋;;水泥基材料的细观断裂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建材工业水泥基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试验服务流程[A];第十三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暨水泥技术粉煤灰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赵顺增;刘立;吴勇;曹淑萍;;电磁功能水泥基材料性能初探[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晖;水泥基材料3D打印理论和技术发展论坛在京举办[N];中国建材报;2019年

2 郭随华;中国建材总院“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工程高抗蚀水泥基材料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中期检查[N];中国建材报;2018年

3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文寨军 颜碧兰;浅谈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的未来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驻江苏记者杜小卫;江苏水泥基材料创新成果累累[N];中国建材报;2011年

5 岳婵;LB-14聚合物水泥基韧性防水材料[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胡春明;水泥基材料应用技术成室内防水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樊跻宇;拉法基探讨水泥基材料可持续发展[N];中华建筑报;2011年

8 郭随华;海洋工程高抗蚀水泥基材料关键技术项目启动[N];中国建材报;2016年

9 王骅;法国高泰集团与同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N];中国建材报;2010年

10 贺元栋;肥城米山公司携手同济大学建立水泥基材料研发实践基地[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涛;水泥基材料的纳米改性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蔡荣瑾;基于阻抗法研究水泥基材料早期水化历程和孔结构演变[D];武汉大学;2018年

3 罗勉;基于微生物矿化的自修复水泥基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D];东南大学;2017年

4 杜明瑞;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注浆材料力学特性及其微观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王丹;纳米SiO_2对水泥基材料表面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6 高翔;水泥基材料微观表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8年

7 黄春龙;表面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对水泥早期水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8 顾越;核壳纳米SiO_2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9 沈奇真;碳化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水泥基材料微结构演变与预测模型[D];东南大学;2018年

10 高礼雄;掺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笑;水泥基材料微观孔隙分形特征与抗压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陆富龙;碳纳米管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3 袁迪;石墨烯-四氧化三铁水泥基材料的基础特性及吸波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4 蒋威;海水腐蚀对改性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5 蔡琳琳;硫酸盐环境下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性能劣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6 戚瑞;不同直径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力学特性及抗冻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7 卢婷;活化粉煤灰/水泥复合矿用封孔材料的早强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年

8 郭照恒;纳米SiO_2对水泥基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9 张璐莹;基于埋入式超声压电传感器的水泥基材料性能监测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10 刘红花;聚合物-硫铝酸盐水泥基防腐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2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52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