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性土模型试验饱和度测试方法研究
【图文】:
饱和无粘性土基本模型与饱和度测量基本原理
设备结构组成与连接示意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柏龙;;浅析沿海堤基无粘性土渗透变形的判别及其影响因素[J];岩土工程界;2008年08期
2 段彦超;魏惠文;;浅议粘性土、无粘性土和少粘性土[J];岩土工程界;2006年09期
3 H.B.西特;费余绮;;无粘性土动力分析的模量和阻尼系数[J];河海大学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4 唐志成 ,彭胤宗 ,宋教吾;无粘性土中刚性挡土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P.J. Visser,朱勇辉;无粘性土堤的溃堤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3期
6 张葛良;无粘性土堤防护脚深度设计[J];吉林水利;1995年03期
7 谢根卜,王自忠,,周爱玲;无粘性土上游坝坡稳定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1995年02期
8 张克昌;无粘性土压实与含水量的试验及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986年08期
9 王淑华;无粘性土筑堤施工碾压试验[J];北京水利;2002年01期
10 杨雪强,陈桂林;论粘性土转化为无粘性土的物理基础[J];岩土工程技术;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汪闻韶;;土的动力性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2 殷成胜;殷如阳;卢佩霞;;无粘性土的冲刷机理[A];江苏省公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年)[C];2015年
3 张文琦;;无粘性边坡折线分析法[A];新疆水利学会获奖论文集(1989-1998)[C];1999年
4 焦迎新;陈秀娟;周茜;;坝坡稳定计算的基本理论与分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闫澍旺;陈环;;极限分析方法求极限承载力的问题及改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龙;基于CLoE亚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力学行为数值分析[D];武汉大学;2014年
2 熊保林;无粘性土亚塑性本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史宏彦;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4 陈铖;基于模糊集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循环荷载本构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旭;无粘性土模型试验饱和度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9年
2 崔荣方;无粘性土的渗透特性及其管涌破坏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3 戴夏斌;墙后有限宽度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试验及数值模拟[D];湖南大学;2016年
4 王洪波;基于亚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压缩曲线和静止土压力系数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杨思敏;浸水条件下有限宽度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模型试验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
6 黄文竞;高压应力下石英砂颗粒破碎机理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英雪;无线传感器信号在限定空间传输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窦志刚;强夯法加固无粘性土的动应力传播规律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杨阳;强夯法加固无粘性土路基的动应力传播规律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黄学刚;小直径圆形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其力学性能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2655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5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