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研究
【图文】: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家倡导发展国家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加快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混凝土被用于建筑施工中,生产制备的混凝土需要大量石子、水泥、水和沙子等材料,而获得这些材料的同时,又需开采大量的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情况每况愈下。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一些经常性的自然灾害,大量的建筑物倒塌破坏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达数亿吨,,约占我国城市垃圾的 30%-40%左右。当建筑物达到使用年限后,又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图 1-1(a)所示。根据数据显示:台湾 921 地震中约产生废弃混凝土 1000 万立方米,2008 年汶川地震约产生废弃混凝土 2亿立方米,2010 年玉树地震,2013 年四川雅安地震等均导致大量的建筑物倒塌破损,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1-8],如图 1-1(b)所示。
(c)型钢 (d)部分试件成品图 2-2 试件加工制作部分成品Fig.2-2 Part of the profile steel and steel tube.2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本次试验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分为三种,分别为 C40、C50、C60,试验所料均源于同一拆迁废弃建筑物,经过破碎、筛分、清洗、晾干所得。所用各项足《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66]中有关要求;在配制 C50、混凝土过程中,加入适量粉煤灰和萘系高效减水剂。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如表 2表 2-3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Tab.2-3 Design of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recycled concrete混凝土强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r水胶比单位体积用量( kg/m3)水泥 砂天然粗骨料再生粗骨料水 粉煤灰 C40 0 0.44 443 576 1171 0 195 0 C40 50% 0.45 443 576 585.5 585.5 200.8 0 C40 100% 0.466 443 576 0 1171 206.7 0 C50 100% 0.36 358 649 0 1138 163 94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3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旭升;;不同纤维及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年03期
2 周静海;康天蓓;王凤池;王晓天;;均布荷载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板受力性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01期
3 李从鑫;;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分析[J];四川建材;2019年01期
4 关宏洁;王群;田晶;;再生混凝土的低温抗震性变化对比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年02期
5 彭博;杨光照;;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J];江西建材;2019年03期
6 李英杰;张士萍;韩铴;邓伟杰;;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综述[J];江苏建材;2019年03期
7 翟莲;张竹军;杨莹莹;刘东辉;;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河南建材;2019年03期
8 赵靖芸;;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研究[J];门窗;2017年11期
9 孙冬帅;刘畅;;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南方农机;2017年23期
10 李超;;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曹万林;董宏英;张建伟;许方方;李东华;;再生混凝土结构工作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建筑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平华;王欣;周军;何霞;;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研究主要进展与发展趋势[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冯力强;吴星蓉;潘存瑞;魏宏亮;;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及改善措施[A];第十八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肖建庄;姜兴汉;黄一杰;高歌;;半预制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瑾;王浩;;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尚建丽;晁强刚;王争军;;再生骨料特征及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党娜娜;彭一江;蒲继伟;;基面力元法在再生混凝土细观损伤分析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冯文东;两规程发力再生混凝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许琦敏;“再生路”如何走出校门[N];文汇报;2004年
3 许琦敏;利用灾后废墟再造新家园[N];文汇报;2008年
4 洪崇恩;废混凝土在沪“重生”[N];文汇报;2007年
5 陶杰;新加坡让混凝土废料重新成为建筑材料[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刘云佳;变废为宝需“胡萝卜+大棒”[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晖;再生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及构件抗火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杜园芳;纤维及硅粉复合增强再生混凝土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朱倩;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性能及其计算方法[D];郑州大学;2018年
4 岳公冰;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结构与性能损伤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远新;基于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6 王玉梅;再生混凝土在多轴应力下的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7 骆开静;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应变率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8 孙跃东;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奥兰尼(Akinkurolere Olufunke Olanike);再生混凝土(RAC)的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古松;汶川地震区灾后重建中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结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自豪;聚乙烯醇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崔航;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偏压柱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恒;箍筋约束自密实再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4 贾飞;骨料侵蚀程度及加载参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丁梦佳;动态加载下再生混凝土多轴强度规律及其破坏准则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6 王文兴;新型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7 谭艺帅;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及损伤模型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8 万梓豪;PFRP-PVC复合约束含砖骨料再生混凝土受压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9 梁金梅;FFRP-螺旋箍筋复合约束含砖骨料再生混凝土受压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10 尹甜甜;增强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0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6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