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研究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8 19:29
【摘要】:孔隙水在土中的流动满足达西定律,其中渗透速度与水势梯度的比值被称为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研究土体渗流、沉降变形、结构稳定和污染物运移等问题的重要参数,它主要受土的矿物成分,土中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土的温度、含水量以及盐离子浓度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对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1.改进渗透仪,防止土体孔隙水在压力室内发生蒸发;增加对照皿,实时监测盛水皿中的水分蒸发并进行水分补偿,从而更加准确地测量土体孔隙水的排出体积,同时分析了水分蒸发对非饱和渗透系数测量的影响。2.基于土水特性曲线和瞬态含水量曲线,提出了一种直接测量非饱和渗透系数的方法。在溢出法试验中,把气压增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克服渗透阻力,驱赶土体孔隙水的排出;另一部分平衡静水表面的张力,从而转化为土体的基质吸力,再结合达西定律求出瞬态渗透系数。对硅微粉和广西桂平土分别进行多步溢出法和两步溢出法试验,并对比Gardner分析方法和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证明了直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3.基于非饱和土的孔隙水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出了非饱和渗透系数的预测公式。该公式只有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可以通过饱和渗透系数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求出。对比分析了Touchet粉沙壤土、Columbia沙壤土、松砂和硅微粉这4种不同类型土的试验结果和预测值,证明了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公式的可靠性。4.非饱和土在干湿循环下水力特性的研究是岩土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对土水特征曲线或渗透系数的研究仅限于单次干湿循环试验或少数类型土的多次干湿循环试验。本文基于多步溢出法对硅微粉和广西桂平粘土分别进行了5次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了干湿循环对这两种土水力特性的影响。5.基于非饱和渗透系数的预测公式,采用Comsol软件模拟不同类型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并与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相比,证明了非饱和渗透系数预测公式的实用性。
【图文】:

非饱和土,饱和土


自然条件下的土体可分为饱和土和非饱和土两种状态。饱和土一般分布在水位线以逡逑下的区域,它主要由土颗粒相和液相组成。而介于水位线与地表之间的土体一般被称为逡逑非饱和土,其土体孔隙水的饱和度低于100%,它比饱和土多一相(即气相),如图1.1逡逑所示。非饱和土广泛分布在土质边坡、土石坝、路基填土、垃圾填埋场以及干旱-半千逡逑旱地区等。在外界气候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土体通常介于饱和与非饱和两种状态,它逡逑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逡逑■BW逡逑图1.1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的不意图逡逑Fig.邋1.1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saturated邋and邋unsaturated邋soil逡逑非饱和土力学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发展,己经取得了很多公认的成果,但非饱和土的模逡逑型参数测量周期长,它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比饱和土复杂,导致非饱和土力学的应用落后逡逑于理论的研宄。其中大多数岩土工程还是按照饱和土力学理论来设计的,实践表明这类逡逑方法的适用性强且安全性高,但这类方法较为保守,预留的安全值较大,且施工成本高。逡逑比如路面塌陷、地基膨胀或失陷、降雨诱发浅层滑坡和库区水位变动诱发地质灾害等现逡逑象,大部分是在非饱和土区域内产生的[1]。因此非饱和土力学的研宄不仅具有理论意义,逡逑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逡逑由于土体孔隙水的变化容易引起土体性质的改变,使得非饱和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逡逑和可预测性较差等问题。气候变化使土体处于干燥或润湿状态

土水特征曲线,工程灾害,边坡失稳,坝基


其中边坡失稳、坝基坍塌等地质灾害问题和人类自身的改造活动(如地下水的大量逡逑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地表塌陷、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工业污染物的直接逡逑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等不妥当的处置)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图1.2所示,这些问题的逡逑研宄均会涉及到流体在非饱和土孔隙中的流动问题。描述非饱和土孔隙中流体的流动问逡逑题离不开对非饱和土水力特性(包括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的测量。非饱和土中存在逡逑的气相使得土体含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非饱和土水力特性的改变。土水特征曲线就逡逑是描述土中水气两相比例的变化规律,即土中的吸力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逡逑-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鸣宇;王秀艳;孙琳;;饱和黏性土渗透系数测定方法综述[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06期

2 李文杰;张展羽;王策;朱文渊;陈于;;干湿循环过程中壤质黏土干缩裂缝的开闭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8期

3 张昭;刘奉银;张国平;;土在全含水率范围内持水及非饱和渗透特性的模型描述[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4 张俊然;许强;孙德安;;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水特征曲线的模拟[J];岩土力学;2014年03期

5 蔡国庆;盛岱超;周安楠;;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方程[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6 陈辉;韦昌富;胡国辉;;利用溢出量数据确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7 伊盼盼;韦昌富;魏厚振;曹华峰;徐文强;;两种快速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方法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7期

8 姚志华;陈正汉;黄雪峰;张世径;杨校辉;;非饱和原状和重塑Q_3黄土渗水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9 叶为民;万敏;陈宝;崔玉军;王驹;;干湿循环条件下高压实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0 刘奉银;张昭;周冬;赵旭光;朱良;;密度和干湿循环对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生水;石北啸;蔡正银;宋嘉伟;;膨胀土多次脱湿土水曲线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龙;非饱和土孔隙水作用机理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梁爱民;非饱和土壤渗透特性及饱和入渗机理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健;非饱和土土水特性曲线及导水系数测量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85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85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