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蝴蝶形钢板剪力墙耗能器的试验和模拟研究
【图文】:
纯对角拉力理论 。纪 50 年代末,Kuhn 等[22-23]假定不能忽略钢板的剪切屈服承载在 纯剪 和 对角拉力 作用,提出了 非完全对角拉力理论 。24]考虑到梁翼缘抗弯刚度较弱,认为其对腹板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基础上提出了 非完全对角拉力模型 ,并给出了薄腹板梁腹算方法。Skalound[25]、Porter[26]和 Calladine[27]等学者则考虑了翼中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公式。年, Takallahi[28]等人首次采用试验手段研究加劲钢板剪力墙的以及单层双跨钢板墙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试验结果间接强度,,同时在试验中还可以发现,加劲钢板墙不存在滞回曲线钢板墙具备更好的滞回性能。年,Mimura 和 Akiyama[29]在假定钢板剪力墙的承载力由角度为架节点提供的抗弯能力共同承担的基础上,提出了其承载力的试验验证了该简化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首次提出了如图 1-4 所
Nateghi 和 Alavi[44]对 3 个设置了对角加劲肋和 1 个非加劲钢板墙的 1:2 缩尺单跨钢板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的循环加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通过设置加劲肋使钢板墙的屈曲波长降低了 1/2,具有较小的面外变形,同时其弹性屈曲剪应力提高了 3 倍,钢板墙的滞回性能得的改善。2014 年,Driver 和 Moghimi[45]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对开圆孔钢板墙的适用性进行了新的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调节圆孔直径和间距满足不同的侧向承载力要求。利用有限元软件针对圆孔直径和间距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1)开孔率越大,钢板的抗侧承载力越低,边框架所受内力也越大。2)钢板性能受开圆孔形式的影响较大,当稍微改变圆孔直径和间距时,边框架附加弯矩变化很明显。同年,Eatherton 等[46]出于减小钢板墙面外屈曲变形的目的,设计了如图 1-5 所示的新型开环孔形钢板墙。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切割使钢板墙由多个环形组成,且每个环之间通过对角连接带相连,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圆环在钢板侧移中变形为椭圆从而减小钢板整体的面外屈曲变形。Eatherton 等还进行了一系列此类钢板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由于圆环独特的变形特征,钢板呈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且同传统的薄钢板墙相比弹性刚度有所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3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先铁;贾贵强;周超;刘立达;贺博;;方钢管混凝土框架-中间开洞薄钢板剪力墙抗侧承载力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S1期
2 王先铁;王东石;李海广;贾贵强;刘立达;;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单侧开洞薄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王先铁;马尤苏夫;苏明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薄钢板剪力墙边框柱刚度研究[J];工程力学;2015年06期
4 马磊;李启才;;蝴蝶形钢板墙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年01期
5 王先铁;杨航东;王连坤;刘立达;马尤苏夫;党涛;;方钢管混凝土框架-两边连接薄钢板剪力墙力学性能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6 郝际平;袁昌鲁;房晨;;薄钢板剪力墙结构边框架柱的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4年09期
7 聂建国;朱力;樊健生;范重;刘学林;;开洞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抗侧承载力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7期
8 王先铁;白连平;王连坤;马尤苏夫;刘天龙;;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十字加劲薄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2期
9 陈以一;蒋路;;带缝钢板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开缝参数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0 蒋路;陈以一;卞宗舒;;足尺带缝钢板剪力墙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Ⅱ[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明;非加劲与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辉;组合钢板剪力墙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2 吴志坚;钢板剪力墙和组合剪力墙的抗剪静力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缪友武;两侧开缝钢板剪力墙结构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栗献增;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698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9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