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广州市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微更新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1:52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城市发展的重点落到旧城更新上来。而旧城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城市文化、生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缩影,集中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社会风俗习惯、地方文化个性、人文风貌、建筑特色等,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存留区,并以其自身的活力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由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工作日益成为城市旧城建设的关键和重点。然而,历经千百年风雨洗礼的历史文化街区早已出现老旧破损之状,愈发难以满足当下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而与现代生活逐渐脱离,呈现出衰败之状。部分历史环境要素因缺乏引导被私自改造,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逐渐被抹逝,使得历史文化传播载体减少,面临着文化断裂的危机。而此前推行的大规模更新方式,因过分专注于物质环境的提升,忽视了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造成了历史风貌的极大破坏。基于此,在城市更新改造逐渐由大规模转向小规模、渐进式探索的背景下,提出“微更新”的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进行提升,以一种可持续的更新方式,达到保护传承街区文化,提升街区环境的目的。广州作为中国千年古都之一,存有大量高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即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展开景观微更新的探索。论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的历史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对微更新及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明确了主要研究范围及内容。同时对国内外及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明确其主要的研究切入角度、研究方法、重要观点及发展趋势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进而通过归纳总结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论文的组织框架。第二章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微更新理念的解析研究。通过第一章中对国内外总体及广州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及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微更新的理念于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更新中,从内涵、原则、参与主体、运作模式、内容、方法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对微更新理念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案例的分析研究,为后文微更新理念在具体街区的实践应用提供指导。第三章为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现况环境特征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总结、分析了本街区在历史人文、空间环境及更新机制三方面的现况特征及主要问题,挖掘有价值的开发点,为后文问题导向下的策略提出做好铺垫。第四章为更新策略的提出。根据街区的规划发展需求提出改善环境、保护利用资源、传承活化文化的更新目标,针对第三章现状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结合第二章所提微更新的原则、方法、实施路径等,从人文特色延续、空间环境提升以及运行机制构建三方面着手,从宏观布局到微观介入两个层次提出街区景观的更新策略,对微更新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层面的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
【图文】:

示意图,历史文化街区,区位,范围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2 研究范围本文选取广州市越秀区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如图 1.4-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区的历史背景、人文资源、格局肌理、空间形态、人群活动等方面的特征研究,挖掘最具典型价值的切入点。参考借鉴国内外街区更新改造优秀案例,结合街区的现况问题,以微更新理念内涵为基础,探索能够将多方效益最大化、低成本、普适性的景观改造策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并轨,让城市的历史与未来连接起来,使历史文化街区得到真正的活力复兴。

运作模式,来源,资料,示意图


第二章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微更新理念解析学性。在此模式中,政府不再为全过程的唯一决策者,而转变为集体利益的代表者,过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汇聚民众、开发商、基层管理者及专业人员等多方社会力量,行协商沟通,自主寻求供需关系,以促进多方利益共识达成的最佳方案生成。其具体作情况如下图所示(如图 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斌庆;伍美琴;;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2 石燕学;;一个旧街区的重生——从都柏林坦普尔吧街区改建看旧城改造[J];城市住宅;2007年11期

3 姚峯,蔡晴;两部《雅典宪章》与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J];华中建筑;2005年05期

4 陈泽泓;六榕寺小考[J];岭南文史;2003年03期

5 潘志贤,杨洪校;广州道教仙迹钩沉[J];中国道教;2000年03期

6 陈泽泓;新方志《文物志》记述古建筑刍议[J];广东史志;1995年03期

7 秦启泰;广州平南王府今昔[J];岭南文史;1994年04期

8 云峰;;广州六榕寺和花塔[J];法音;1989年05期

9 曾昭璇;从广州宋代三城城址看广州市的改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5年02期

10 邓端本;;广州蕃坊考[J];海交史研究;1984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少亮;广州古城空间格局保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洛书;小街区街头交往场所的空间品质营造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张原浩;广州旧城传统居住街区微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陈楚宇;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代佳每;台北市小街区街巷空间活力与景观特征耦合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梁文馨;文化资本视角下城市历史性街区更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唐第;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公共艺术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7 郭梓亮;历史街区场景特色及构成的量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霖;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9 费金晶;基于“城市针灸”方法的古城街坊微更新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10 王骥;基于PPP模式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6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16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