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16:51
【摘要】:随着城市用地逐渐紧张,公园建设活动开始从城市中心向森林发展,在国家倡导建设公园城市,兴建1万个森林公园的大环境下,森林旅游成为热点。森林植物景观相较于传统城市绿地景观更为自然生态,受到广泛好评。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002.88公顷,林地面积931.81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2.9%,是杭州城市化发展密集的城区范围内植被保存完整的最重要的森林之一,本研究从详细调查其植物景观出发,分析其特性,提炼森林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公园现存植被基底可划分为6类,常绿阔叶林(57.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9.9%),落叶阔叶林(16.6%),常绿针叶林(0.7%),竹林(1.91%),经济林(0.94%),灌木林(0.001%),草地(0.001%)。经长期自然演替与人工干扰,与30年前相比常绿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比增长85%,并且常绿落叶混交林也逐渐向常绿阔叶林演替,其他类型占比大幅减少,可以预测50年后植被大概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90%),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少量分布(9.5%),其他类型占比(0%-0.5%)构成;100年后以常绿阔叶林占比(99%),其他种类极少分布(0%-1%)。以上预测结果有违自然生态与景观多样性的需求,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2)经调查,共统计到植物266种隶属89科178属,其中乡土植物占比68%,比城市公园乡土植物应用种类高出多20%,植物资源还有极大开发空间,推荐60种乡土树种和3类9种群落模式,营造突出植物景观地带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森林景观。(3)现阶段风景林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景观效果处在动态变化中,研究认为,封山育林完全进行自然演替具有不稳定性。建议适当添加人为干扰(30%),定向抚育,促进退化林的演替进程,辅助稳定群落更新层,使群落向目标群落实现自然更新,形成稳定景观林。(4)依照活动空间类型,将景点划分成3种静态面状空间:围合空间(50%),半开敞空间(40%),开敞空间(10%)。植物比起同类型城市公园活动空间植物平均高出20%,形态更为自然,分支点高25%。(5)景点规则式植物种植占比20%,比城市绿地减少30%,其中现存90%管理不力,景观效果不佳,故提倡低维护、近自然营造模式,突出城市森林有别于城市公园的自然美,符合森林本身的演替及生长规律,也符合森林美的景观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6.52
【图文】:

杭州市区,位图


图 1-1 杭州市区位图 图 1-2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位图Figure 1-1Hangzhou Area Map Figure 1-2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HangzhouBanshan Area Map(2)地理概况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山系属天目山脉余脉末端。山脉自北高峰、老和山后入地下,至公园处再突起。公园地势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势,沿东北方向至镜子山等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黄鹤山(313.3m),与半山(283.9m)、老虎山(256.2m)相连接。由志留、泥盆纪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等构成,距今约 4 亿年,有杭城最古老的岩石。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体西南角,主山脊线走势呈西南-东北方向,东北方向连接山体,其他方向连接平原。土壤类型包括红壤、岩性土和水稻土。其中公园的主要分布土壤为红壤土类,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和凝灰岩、花岗岩风化物;岩性土仅在山顶及部分陡坡地段有分布,成土母质为各种岩石风化体原积、残积或坡积物;水稻土分布与平原和沟谷[69]。(3)气候概况

半山,杭州,区位


图 1-1 杭州市区位图 图 1-2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位图Figure 1-1Hangzhou Area Map Figure 1-2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HangzhouBanshan Area Map(2)地理概况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山系属天目山脉余脉末端。山脉自北高峰、老和山后入地下,至公园处再突起。公园地势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势,沿东北方向至镜子山等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黄鹤山(313.3m),与半山(283.9m)、老虎山(256.2m)相连接。由志留、泥盆纪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等构成,距今约 4 亿年,有杭城最古老的岩石。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体西南角,主山脊线走势呈西南-东北方向,东北方向连接山体,其他方向连接平原。土壤类型包括红壤、岩性土和水稻土。其中公园的主要分布土壤为红壤土类,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和凝灰岩、花岗岩风化物;岩性土仅在山顶及部分陡坡地段有分布,成土母质为各种岩石风化体原积、残积或坡积物;水稻土分布与平原和沟谷[69]。(3)气候概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冠衡;;从城市发展的理性角度看植物景观规划格局的构建[J];建筑与文化;2015年02期

2 刁怀庆;饶显龙;董延梅;包志毅;;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宝石山风景林观赏植物资源分类与统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林丽平;田大伦;闫文德;刘茜;郭颖;朱军;;喀斯特城市3种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胡光耀;;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营造理念[J];中国园艺文摘;2011年04期

5 廖圣晓;晏海;董丽;;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客对植物景观偏好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胡乃勤;刘际旋;金荣敏;赵典约;;玉苍山风景区森林植物景观优化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7 陈兴福;;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与改造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08年01期

8 梁有添;黎伟彬;莫志安;李俊杰;;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9 江海燕,曾丽娟,黄高辉;森林公园规划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共赢——以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J];广东园林;2005年01期

10 兰国玉,雷瑞德,陈伟;秦岭华山松群落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271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1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