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黄土结构性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咸阳黄土结构性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这种特殊的结构性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本文以陕西咸阳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结构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侧限压缩试验,借助综合结构势及结构性损耗度两个参数,研究不同含水率、碳酸钙含量、初始干密度下黄土结构性的变化规律。采取扫描电镜试验及压汞试验对具有代表性的黄土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解释其内部结构的演化规律。首先,从黄土的压缩特性入手,通过对原状黄土、重塑黄土进行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原状、重塑黄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原状黄土压缩曲线(e~lgP曲线)在压力为50kPa时发生明显的转折,这种变形随应力增加而产生突变的情况表明土体结构性的存在。其次,借鉴前人对结构性研究的土力学方法,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求取综合结构势及结构性损耗度两个结构性参数,分析了各种因素(含水率、碳酸钙含量、初始干密度)单独作用下,黄土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结构性参数均能很好地反映黄土结构性的变化趋势。含水率的增大,碳酸钙含量的减少使黄土的结构性降低,而初始干密度的减少则使其结构性增强。再次,通过数学方法对黄土的结构性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法,从统计学角度确定各因素对黄土结构性影响的权重,结果表明,含水率对结构性的影响最为明显,试样干密度及碳酸钙含量次之。咸阳黄土的结构性对含水率表现了较强的敏感性,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对这一因素引起重视,从而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及压汞试验,观察并分析黄土内部结构的变化,从微观结构特征的演化角度,定性及定量说明结构性转变的内因。
【关键词】:黄土 结构性 结构性参数 影响因素 微观结构 变异系数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黄土的结构性研究现状11-15
- 1.2.1 黄土结构性研究方法研究现状11-14
- 1.2.2 黄土结构性影响因素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技术路线图16-18
- 第二章 基于综合结构势的黄土结构性分析18-43
- 2.1 试样的来源及其性质指标18-22
- 2.1.1 土样的物理性质19
- 2.1.2 土样的物质组成19-22
- 2.1.3 湿陷性22
- 2.2 综合结构势简介22-25
- 2.2.1 黄土结构性的认识22-23
- 2.2.2 综合结构势的提出23-25
- 2.3 含水率对综合结构势的影响25-31
- 2.3.1 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的压缩变形27-29
- 2.3.2 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的综合结构势29-31
- 2.4 碳酸钙含量对综合结构势的影响31-35
- 2.4.1 不同碳酸钙含量黄土试样的压缩变形33
- 2.4.2 不同碳酸钙含量黄土试样的综合结构势33-35
- 2.5 干密度对综合结构势的影响35-41
- 2.5.1 不同干密度黄土试样的压缩变形35-36
- 2.5.2 不同干密度黄土试样的综合结构势36-41
- 2.6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基于结构性损耗度的黄土结构性分析43-53
- 3.1 结构性损耗度的提出43
- 3.2 含水率对结构性损耗度的影响43-45
- 3.3 碳酸钙含量对结构性损耗度的影响45-47
- 3.4 干密度对结构性损耗度的影响47-51
- 3.5 本章小结51-53
- 第四章 黄土结构性影响因素定量评价及微观机制分析53-64
- 4.1 变异系数法简介53-54
- 4.2 各因素所占权重的计算54-57
- 4.2.1 含水率54-55
- 4.2.2 碳酸钙含量55-56
- 4.2.3 干密度56-57
- 4.2.4 各因素所占的权重57
- 4.3 黄土结构性变化的微观机制分析57-63
- 4.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58-60
- 4.3.2 压汞试验60-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结论64-65
- 5.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1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靖;骆亚生;郭鸿;付中原;;不同地区黄土的结构性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2 邵生俊;;对“黄土的构度指标及其确定方法”讨论的答复[J];岩土力学;2011年01期
3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黄土的变形特性[J];土木工程学报;1985年01期
4 党进谦,郝月清;含水量对黄土结构强度的影响[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年02期
5 卞敬玲;高原黄土动力特征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陈宏伟;;关于黄土研究的简要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23期
7 田堪良;马俊;李永红;;黄土结构性定量化参数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王银梅,韩文峰,谌文武;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与水泥加固黄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11期
9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10 王朝阳;倪万魁;蒲毅彬;;三轴剪切条件下黄土结构特征变化细观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祖典;郭增玉;陈正汉;;陕西黄土的变形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2 刘祖典;郭增玉;;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类命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田堪良;张慧莉;骆亚生;张伯平;罗碧玉;;黄土的结构强度及其定量分析方法[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邓洪亮;谢向文;郭玉松;尹金宽;;黄土浸水破坏机理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石坚;李敏;贺建辉;王毅红;;黄土的弹塑性帽盖模型[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夏旺民;郭增玉;;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楚华栋;裴章勤;马周全;熊志文;魏佳中;;黄土的工程特性、筑路技术和病害处理[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9 王存玉;;某工程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自稳能力研究[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大伟;单变量黄土结构势参数及其与增湿变形系数、振陷系数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夏旺民;黄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马栋和;黄土公路边坡坡面冲刷的水—土力学耦合机制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姚涛;基于三轴土样变形数字图像测量的黄土变形和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林斌;考虑损伤效应的黄土流变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李宏儒;结构性黄土破损变形发展演化特性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何青峰;延安Q_2黄土的力学及流变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刘海松;考虑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的黄土力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邓津;黄土微观结构的区域成土环境与震害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胡再强;黄土结构性模型及黄土渠道的浸水变形试验与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旭;压实黄土强度和变形各向异性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亚楠;基于损伤理论的黄土及黄土边坡渐进破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潘宝骝;庆阳黄土动力特性试验及颗粒流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周飞;甘肃省黑方台黄土斜坡变形特征与滑坡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黄旭斌;引洮总干渠一期工程黄土隧洞围岩增湿动力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胡雪菲;生物碳对寒旱区石油污染黄土中多环芳烃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吕萌;山西省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现状及水敏感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高越;咸阳黄土结构性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小波;黄土暗穴对公路的危害及其致灾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袁仁爱;铜延一级公路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咸阳黄土结构性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2565.html